《孝心不能等待》 作 者 何庆良 出 版 社 重庆出版社 书 号 5366-9676-1 责任编辑 开本 16 出版时间 2008年5月 装 帧 平装 定 价 ¥29.8
现在已经进入花甲、古稀、耄耋之年的老人们,几乎都曾经为记载一个又一个英雄悲壮人生的书籍,流过激越的眼泪,那真是“泪飞顿作倾盆雨”,牵动的是革命的情怀,引发的是革命的行动……然而,这本《孝心不能等待》,在一个一个普通读者手中传阅时,伴随着的竟是一串又一串默默无声的眼泪,引发的则是千千万万儿女对孝行的深沉反思……作为一个读者在《孝心不能等待》再版之际,开始从哀痛的情绪中走出来,试图进行一点理性的思考:《孝心不能等待》唤醒了什么?
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
“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我国古代的先哲似乎深谙这一道理,为了引领整个社会远离野蛮愚昧,他们提出了明“人兽之别”这一重要命题。中国古人认为人和动物的区别,最为重要的不仅在生理上,更在心智上。孝道观念的产生,恰恰体现了中国先民对人生命活动早熟的自觉意识,这一意识曾经转化为普适性的社会价值观:“知为人子者,然后可以为人”,明确指出,只有懂得自己作为“人子”应尽的孝道,那才谈得上是一个真正的人。能不能理解孝道,实施孝道,便成为中华民族衡量人性的标尺。遗憾的是,漫长的“铁血英雄”时代,几乎淹没了孝道观念。人们在读《孝心不能等待》时淌下的泪水,表明这些读者已经与作者建立了精神上的沟通,人们深埋在心底的人性“天使”被唤醒了!
《孝心不能等待》认为,“孝心是人的精神家园中的一块净土”,诚哉斯言!
钱穆先生曾经谈到过古代表达孝心的祭丧之礼,认为它能“导达人类之仁心”。因为这种礼仪,对死者不可能再有实利,对生者也不可能获得任何酬报,足以“超于功利计较之外”。宋代著名儒家学者陆九渊有诗云:“墟墓兴哀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意思是说,人们面对埋葬先人的坟墓所涌动的深沉哀痛,以及在宗庙中所表现的对先祖真诚的崇敬之情,这是人类最为珍贵的、绵延千古不曾泯灭的良心!《孝心不能等待》是对已故母亲追思的日记,其中记写了其母『七七』祭日时,作者在奔赴西藏的万里高空之上,他“向着神山圣湖给妈妈祭拜”。今年六月二十九日,正值汶川地震的『七七』祭日,人们向着北川的方向,用鲜花、红烛……遥祭亡故的亲人,他们和《孝心不能等待》作者表达的都是那“千古不磨心”!孝心,在功利主义汪洋恣肆的浊流中,如同汩汩流淌的清泉,在洗涤净化着人们的灵魂。
浮生难得半日闲!
作者何庆良,由一位共和国的海军军官,到传媒专业毕业的博士,再成为一个直辖市部门的领导干部……他能不忙吗?无情的岁月就在那坚守岗位、埋头书堆、备考、撰写论文和无所不为的公务中逝去了……他为自己母亲走得太早,尽孝来得太晚,追悔莫及。其实,不仅对他来说,对所有的人来说,似乎生活从来没有,也不会给我们安排专门尽孝的时间。如果希望等到闲暇时才尽孝,恐怕也就无法尽孝了。尤应指出的是,尽孝并非易事,所谓“为人子者,事富贵之父母易,事贫贱之父母难;事康健之父母易,事衰老之父母难;事具庆之父母易,事寡独之父母难。”我们社会中还有不少贫贱的、衰老的、寡独的老人,正受着煎熬,甚至遭受晚辈的虐待。老龄化社会正在向我们走来,不仅“孝心不能等待”,倡导“孝行” 也不能等待!
孝道传递是圣洁的爱心。
《孝心不能等待》这本书是用日记体的方式写成的,其中渗透着对母亲深恩的追思。书中的这位母亲在“婚后的58年里赡养和抚育了五辈人”,是深入骨髓的敬老爱亲的传统教养,使这位母亲,以柔弱之躯和礼让、宽容的情怀,维系了一个由五辈人组成的和睦家庭。她以“淡定的人生”,向周边的邻里亲朋,昭示着爱心的伟力。作者面对远去、且永不回返的母亲,受到了“死别”之痛的巨大震撼,使他的思想走向了人生的终极目标,产生了无尽的追悔,并升华出“孝心不能等待”的哲理,众多的读者又由此开始了对孝心的“自省与自责”……这部书的出版与传播,在我们面前呈现了一条由孝道传递爱心的心路历程。
孝心是发自内心的情感,它不像“知识”是可以从身外习得的。唤醒孝心靠感悟,感悟又有赖于“自省”。“自省”对个人来说,是超越自我的大智大勇,诚如大儒杨时所言:“克己自胜,非君子之大勇,不可能也。”对孝行的反省,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则如罗曼?罗兰所说,将为我们筑起“一所严酷的培养良心的学校”!
人们阅读《孝心不能等待》时,涌动的哀思,表明中华民族独步天下的孝道文化正在向现代转化,重放异彩。鲁迅先生曾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孝心是名副其实民族精神的重要魂魄,《孝心不能等待》一书的问世与再版,是做了让中华民族文化魂魄发扬光大的有益工作。
相信,当孝心和爱心覆盖华夏大地之时,必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日!
附《孝心不能等待》序言:孝心为何不能等待?
这是一本用真情和泪水写出的日记。
序言摘编:孝心为何不能等待?
这是一本用真情和泪水写出的日记。
它是一个儿子为怀念母亲写下的心路历程,却道出了天下已经失去了母亲的儿女们的心声。
我坚信,许多失去了母亲的儿女都有这样的愿望——为恩重如山、情深似海的母亲留下一点什么。
我深知,作为儿女,谁都不能忘记那段生死离别的日子,谁都想把母亲的养育之恩记录在人生的记忆里。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想做的人太多太多,而践行这个愿望的人却极为鲜见。迄今为止,在我的印象中似乎没有人出过一本日记来表达对母亲的追忆。
坚持把这本日记写完,既是对毅力的考验,也是对孝心的检验。由于工作的原因只要稍有放松,就可能因为疲劳和繁忙而放弃,但那将是让自己永远不能解脱的自责。
“孝心不能等待“已是一种追悔,放弃对追悔的补偿,情何以堪?!
用一种追悔的心情去反思遗憾,不仅是我个人的心理感受,而是许多人的同感。在我熟识的友人中每当提及未能尽孝的话题,失去了母亲的人都会有共同的遗憾:因为工作劳碌,因为抚养孩子,忘了去关爱孤寂的母亲,没有抽出时间去孝顺老妈妈。含辛茹苦的母亲走得太早,我们的尽孝来得太迟!
用一种追悔的心情去反思遗憾,不仅是我个人的心理感受,而是许多人的同感。在我熟识的友人中每当提及未能尽孝的话题,失去了母亲的人都会有共同的遗憾:因为工作劳碌,因为抚养孩子,忘了去关爱孤寂的母亲,没有抽出时间去孝顺老妈妈。含辛茹苦的母亲走得太早,我们的尽孝来得太迟!
每个有孝心的儿女都有一个心愿:当我们功成名就,当我们拥有汽车别墅的时候,我们会给老妈妈更多的金钱和物质上的富有,让老人好好享受一把,颐养天年!
然而,垂垂老矣的双亲的生命是有限的。孝心不能等待。一位友人告诉我,多少年来,他梦想给父亲买一套房子,装修好,然后接老人与自己住在同一个城市。当梦想实现的时候,他兴致勃勃地赶回老家接父亲,恰好就在这一天,父亲溘然长逝。他追悔不已,因为这份孝心他努力了十多年。父亲却没有享用一天!那扇孝敬的大门被永远地关闭了。留给他的是永远的悲思与遗憾……
二零零七年,在人们的记忆中,走了诸多的名人和明星:毛岸青、孙道临、侯耀文,高秀敏,陈晓旭、文兴宇、叶凡、陈思思、……还有简·怀曼、世界男高音帕瓦罗蒂、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
……2007年,我的母亲去了。她仅仅是一个极为平凡的女性,但她崇高的品性并不会因为她的默默无闻而被埋没,所有的亲朋好友都为她的离去而惋惜,而我最大的心痛就是未能报答母亲的深恩大德。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这是夜阑人静时分一种椎心的痛悔。我相信,这种由衷情感绝不为我个人所有,而是千千万万作儿女或者晚辈相通的情感与遗憾。
母亲走了,可以尽孝的大门关上了。每天清晨和夜晚当我走出家门前和打开房门后都要为母亲的遗像点燃一拄香,对着母亲慈祥的遗容道一声别,报一声到。然而,这种精神的自慰却无法抚平自己未能及时行孝的痛悔。
《孝心不能等待》感人文字摘编
我经常凝望着母亲的遗像忏悔那些无知的决定和作为,入伍后连续十二年没有回家过春节,要么发扬风格让别人回家,为了得到一番口头表扬;要么埋头于书堆,去寻章摘句做笔记;要么查阅资料复习备考,写论文……
我不是没有孝心的儿子,但总想先奋斗再行孝,让孝敬留在心中,让孝心留在等待中……
如今,当我认识到“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的时候,母亲已经走了,留存在心中的是永远不能弥补的遗憾。
为了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也是为了告诫那些徒有报效宏愿的儿女,我写下了这本日记,旨在醒示愿意尽孝的人们:
别“忘了时间的残酷”
别“忘了人生的短暂,”
别“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
别“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毕淑敏语)
否则,你将永远无以尽孝,孝心不能等待!
社会话题:《孝心不能等待》这本书再版时,作者何庆良在前言中加入了读者的反馈,这些读后真情让他热泪盈眶。
一位他三十年前的同窗发来信息说“庆良,书刚收到,才看了前几页就看不下去了。泪水模糊了视线,书中描写医院的情景和当时的心情和我的经历太相似了。此时,我没有勇气再看下去,我已经受不了了……这本书又把我带回那些悲伤的日子,简直就是我的心声啊!”
一个朋友说,“家父辞世,老母仍在田地里劳作不辍,为儿甚担心。两番劝母来城里同住未果。《孝心不能等待》读后,遂携弟周末回乡,再三劝说,终接母来主城安享晚年。”一位在异地挂职的交流干部在读了此书后,毅然放弃了在端午节外出度假,不顾同事盛情相邀,回河南老家去看望他的老母亲……
追悔用泪水书写,孝心感动着悲欢离合。临近中秋节,正是合家团聚的良好时机,您是否会与父母相聚?您有什么话想对父母说?您有哪些好的办法让他们更加开心?欢迎您在这里留言,与千千万万的人民网网友共同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