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如此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了,我用半个晚上的时间,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
可能是因为营销原因,书名起得有点大,但不管怎样,这是本好书,书中的“梁庄”有一定的代表性,不熟悉乡村(特别是内陆地区)的人读了这本书,当至少对处于剧烈变化中的乡村中国获得较为全面的认识。
这本书在文体上难以归类,田野调查?口述文学?有让人挑剔的理由,但是作者“更愿意把目光投向一个个的生命存在,去发现、叙述他们彼此的差异及个体情感的存在,他们在这样的时代所经历的只属于‘那一个’的悲欢离合。”我喜欢这本书的,主要就是那些一个个人的故事,他们的故事,组成了乡村生活的过去和现在,也不祥地预示着将来。
我读这本书格外感同身受,因为我的故乡与作者的相去不过15公里,所以那里村庄上的风貌、人物、历史变迁等,我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
当人们都在感叹“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时,强调活在当下、放眼未来时,我要感谢作者把目光和精力投向了那片我们都有熟悉之感的地域,她的真诚不容置疑,她在回顾往昔的农村生活时,未曾过分美化。一个个人的口述实录中,也揭示了一直以来村庄生活中的阴暗乃至凶险一面。但不管怎样,那里曾是大部分国人的(精神)家园,然而如今却在崩溃与毁灭中,而且没有回归的希望。不管怎么样,我感到幸运的是自己曾在那里生活过十几年的时间,见识过接近原生态的农村生活,那永远是最可珍惜的记忆,不思量,自难忘。至于重建乡村环境、秩序、伦理等,实在不是我辈所能改变的,我就是这么悲观。
语言方面,因为有了那些口述实录,让我很欣喜地读到了原汁原味的乡音文字。其他部分很冷静,但也有一些抒情的内容,往往也能打动我。老习惯不改,就摘抄一点吧:
P39
黎明,行走在寂静的村庄里。走过小路,走进树林,穿过长长的河岸,各种鸟儿在一起,它们的鸣叫繁复、高亢,给人以最细微的震颤和愉悦。站在河坡上,朝雾茫茫,暖红色的太阳正在缓缓升起,没有霞光万丈的灿烂,在河水雾露的蒸腾中,一切都显得温润、宽广、柔和。
逐渐,河坡上出现了三三两两的白羊和黝黑笨重的牛群,堤上蹲着大人,小孩奔跑着,时而发出清脆的笑声,钓鱼的人几乎赤裸着身体,泥塑般一动不动。河流弯弯曲曲,流水深沉而平缓。平原上,浓密的、高高低低的庄稼健康、清新,绿得有点苍茫。睛空下,往远处望,那绿色的原里覆着一层淡淡的雾。一切都充满令人欣悦的生命力,一种阔大的自然之美所产生的愉悦。
有谁在林间的小道,在河岸的沙滩上,在铺满青草的河坡中,静静聆听这刚刚开始的一天,这将要逝去的一天,这逐渐失去灵性的清晨、中午、傍晚?人的声音走动,鸟儿远去,自然的灵魂随之远离了我们。这些曾欢快地迎接太阳升起,黎明将至的精灵们沉寂了,只有偶尔几声的应答,凄楚,孤独,惶恐,似乎只是为了证明彼此的存在才发出的声音。
这在是网上找到一张湍河的照片,《中国在梁庄》中对湍河着墨不少,因为“梁庄”紧邻湍河。我的故乡离湍河有5公里远,但是上初中、高中,都是在湍河边,在那里也留下了太多记忆。现在随着沿岸一些污染工厂的关闭,水质有所改善,但是如梁鸿书中所述,因为挖沙,留下了不少会吞噬生命的深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