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数千年的中国历史,如果从国家整体的角度予以考察,的确可以从时间上分为几个大的板块,有些历史学家如黄仁宇按顺序划为三大帝国,即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为“第三帝国”,这虽是史家为“研究检讨的方便起见”,却也较为符合历史实际。
因为这几个帝国确实各自呈现出自己的特征。
但是,要问何以如此,就不能仅仅从这几大帝国的内部去找,而要从整个大中华的历史来探索;就是在这几大帝国之间的过渡地带,也往往透露出无限的信息。第一第二帝国之间有一个超过三个半世纪以上的分裂局面即魏晋南北朝时期,第二第三帝国之间也有一个元朝作为转变与缓冲的阶段;从“大历史”的角度来看,这几个帝国的发展倒是符合于事物发展皆呈波浪式也即有起有伏地向前推进这一规律。
作为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帝国发展路途中的“低谷”——魏晋南北朝时期,它在时间上何以如此漫长?它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它对后世的影响既深且巨,但这影响都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一连串的问题常常激发史家解谜的兴趣,使一千多年来人们总津津乐道,甚至是聚讼纷纭。我手头的这本《六朝那些事儿》,虽说是一本面向大众的讲史书,却也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参与了这一解读的话题。
《六朝那些事儿》袭用了时下流行的一些讲史书的取名方式,有“跟风”之嫌,但这或许不是作者的本意而是出版方市场化动作的一种策略,因为它的讲史方式跟其他那些《×朝那些事儿》是截然不同的。它不是平铺直叙朝代故事,而是将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进行归类,从中拎出几条主线,殊途同归,从而打开“历史何以为此”这样一道门,让人们有所憬悟与发现。而这几条主线都是由有血有肉的人物串连起来的,因此,作者仿佛也就成了一个总导演,运用多视角分镜头的方法调集了各方面的人马同登一个舞台,演出了一部有声有色、活灵活现的魏晋南北朝历史活剧。
除引言与结语外,本书设有八个标题。这八个标题,既可以说是魏晋六朝时期最突出的历史现象的凸现与展示,也可以说是那个时代八类人物命运的描述与总结,使我们感受到一旦旧的秩序被打破,而新的秩序尚未建立,社会的纷崩离析所可能达到的程度。这或许是生活在别一时代的人所难以想象的。应该说,通过多线条、多视角的叙述,《六朝那些事儿》不仅使我们看到了这个时代的黑暗,这个时代的血雨腥风,而且看到了在社会纷崩离析所造成碎片的碰撞下,无数生灵的血肉之躯所遭遇的挤压与戕灭以及他们所发出的呻吟、叹息。在这一低陷态势下的历史深谷,各个阶层的人物,无论是帝王将相、风流文士、贵族平民,都不可避免要卷入历史的旋涡之中,无法挣脱一一毁灭的既定命运。但是,吊诡的是,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在一场又一场天崩地解的大分裂、大震荡之中,我们看到人的意识的觉醒,看到了人对个性的尊重与高扬,看到了人对道德边界的的超越与放纵及其所展现出的人性的无限可能,因此,也就看到黑暗中不可磨灭的光明与探索、创造。或许,这正是这个时代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遗产。作者将这个时代经典性的故事几乎无一遗漏的纳于自己的笔下,充分展现出这一时代内涵的丰富性,时有让人目不暇给之感。
无论在作者的笔下如何万象纷呈,但他在写作过程中,无疑还是有他的指向,那就是始终不忘追问“何以如此?”我们可以说,这八个标题,即从八个方面接近这个问题。但我读这本书,感觉到作者对其中的两个关键性人物:晋武帝司马炎与前秦大帝苻坚尤为深致婉惜与嗟叹。读完这本书,给我的印象是,在近 400年的魏晋六朝时期有可能跨进统一的门槛,结束这一分裂与动乱的人物,就是司马炎与苻坚这两位。但是,他们要么是已经做到了这一点又在身后很快失去了,要么是眼看就只有咫尺之遥,却终遥不可及,这都与他们自身素质上的缺陷有不可分的关系。一是遭遇了“帝国瓶颈”,即在选择接班人上犯了大错;而一是选择了错误的时机来企图实现统一大业。作者通过追溯这两个人物由兴到亡的一生行迹,使这两个人物的个性,司马炎的软弱、摇摆不定、苻坚的虚张与不适当的“大度”,都给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现象。作者的言外之意,无论是司马炎还是苻坚,都称不上是真正的“雄主”,要么是胆识俱无,要么是有胆无识,因此都不足以真正担得起统一大业。虽然说,是人民而不是英雄创造历史,但有时候,英雄人物确实在历史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点仍不能否认。魏晋六朝的分裂与动乱延续了近400年,两位人物难辞其咎。
然而,历史就是历史,因此,我们所看到的魏晋六朝就是这个样子。我们也只能让扪虱而谈的去扪虱而谈,穷途痛哭的去穷途而哭,乃至抛果盈车的就让他抛果盈车,羊车巡宫的就让他羊车巡宫,同样,闻鸡起舞、投鞭断流的,也就任其真的闻鸡起舞或假的投鞭断流。作者在一开篇的引言就告诉我们:看魏晋六朝的人与事,不啻是看一幕幕的“语言艺术”、“行为艺术”,怪诞、奇特,不可理喻,令人发噱,转而又振聋发聩。作者甚至说:“我们今天称为‘艺术’的行为艺术,没有一个能像魏晋时人那样,真正是骨子里的艺术。”其实,这很好理解,因为魏晋六朝多派人物在演出这一幕幕的“行为艺术”时,是押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的,是生命的演出。
历史虽然不可假设,但历史的教训无疑是值得吸取也是能够吸取的。事实上,中国历史上再也没有出现像魏晋六朝那么长时间的分裂与动乱,不能不说有后来的“雄主”有鉴于史而竭力避免重蹈覆辙的因素在里面。这样说来,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一段历史,或许就会得出“不可避免”的结论。国家发展的历史正如人的成长历史,必得经过一些挫折、经受一些阅历的。问题是,往后的帝国吸取了教训,统治手段愈见高明,然而,却往往过于严酷,也就是说专制色彩愈加强烈,所以才造成了唐代以后的“第二帝国”、“第三帝国”越来越带有“收敛性”,逐渐遏制了创造力与生机,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另外一种“吊诡”与悖论。
《六朝那些事儿》一一寻绎魏晋六朝时代人物与事件的原委,但作者显然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凭借对中国历史的熟谙,上下古今,议论风生,如指诸掌,加上采用的是比较新潮的语言,诙谐、生动,妙语解颐,读来真不觉令人忘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