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粗略介绍了一下德国的科幻小说,现在具体介绍一下国内出版的第一部德国当代科幻小说选集——《空间洞后的猜测》,便于大家对德国科幻小说有一个更进一步的印象。
介绍将按照作者归类。
1、《老埃玛、小蓝人和特别中转站》、《新大洋中的女“伯爵”》、《谋杀不止一次》、《“孤独”的航行》
作者:盖尔特.普洛考帕
作者简介:盖尔特.普洛考帕(Gert Prokop,1934~1994)曾在柏林艺术高等学校学习,后作为新闻记者为《新柏林报》工作,从1967年至1970年作为新闻纪录片电影工作者在多家公司工作,1971年后成为自由撰稿人。
他是德国著名的科幻小说作家,他的作品想象力丰富,风格多样,有时将侦探小说的写法结合进科幻小说的创作中来,使之情节曲折紧张,并具有合理性,故事的结局往往出人意料,而又引人思索。他的小说涉及到宇宙和地球、遥远的将来和即将迎来的未来,在很多方面反映了当今的生活及其对未来的影响。
他的著作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匈牙利、前苏联、波兰和保加利亚出版。1994年他因科幻小说《温柔的颤抖的鸟》获得库尔德-拉斯维兹一等奖。他的科幻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老埃玛、小蓝人和特别中转站》讲述了一个近乎离奇的故事:老埃玛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孤老太婆,一个人和她的宠物小松鼠过着平淡安静的生活。她有一个老式的电子管收音机,差不多已经用了半个世纪了,使用起来很容易发热,于是她把小松鼠的笼子放在收音机后盖里面,好让它取暖。有一天她在报纸上看见一则仿佛是专门为她这样行动不便的老人刊登的修理老式收音机的广告,于是她便把这个破旧的收音机拿去修理了。结果,出人意料的事情便发生了,收音机因此成了外星小蓝人入侵地球的特别中转站,一切都是一个大阴谋,从那个修理广告开始……
乍一读来,故事的科幻味道并不是很浓厚,故事性更强一点,因为作者避开了一些科学理论上的描述,诸如小蓝人是如何通过收音机往返于地球的,当然,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适应更多的读者,另一方面很重要的是配合故事的主人公“老埃玛”,老埃玛自然不会有兴趣也不会有能力去理解外星人的理论。作者用生动而简洁的笔触勾画出这个老太太,固执,勇敢,善良,智慧,外星人在地球的其他干了些什么我们具体不知道,我们只是附着在老埃玛的身上,从她的角度去体会整个事件,看着这样一个小人物如何置身于关系到整个人类命运的大事件中,这样的手法也是很多德国科幻小说作家惯用的。
《新大洋中的“女伯爵”》讲述了一个类似桃花源的故事,只是这个桃花源也仅仅是在生死边缘挣扎求生。未来,地球气候骤变,可怕的洪水到处泛滥,威尼斯、罗马、伦敦、汉堡、开罗、上海、洛杉矶等城市都被淹没了,而丹麦、比利时和荷兰这些国家则整个消失了。约那斯和他的同伴在飞船中监视地球大气的变化,但后来飞船失事了,约那斯落到了阿尔卑斯山区一处军事禁区,发现了一群与世隔绝的人,而他们的首领是一个看似瘦弱的年轻女孩,他们都称呼她为“女伯爵”。约那斯在与他们的相处中逐渐了解了他们的思想,他们既勇敢又脆弱,在大灾难中存活下来,建立了自己的团体,为了维持他们自己艰难的生存而杀死任何一个靠近他们的外来人。坚强但内心孤独的“女伯爵”最后和约那斯走到了一起,但即使是高耸的阿尔卑斯山,如今也开始传来喧嚣不息的海浪声,海平面依旧在逐渐升高……
这篇小说并没有过多渲染气候灾难的恐怖,只是截取了在大灾难中幸存下来的一小撮人的面貌,便足以让我们体会到人在灾难面前挣扎求生的艰难。那种惊恐、怀疑、不信任,以及随时随地都可能爆发的悲伤,都在“女伯爵”身上清晰地体现出来,但最后她接受了约那斯,至少让人感觉到一点希望,虽然结尾部分我们依然悲哀地听见了越来越近的海浪声……
《谋杀不止一次》这篇小说,经常看《科幻世界》的人应该不陌生。菲尔在物理学领域有了重大的发现,这一发现所可能产生的威力远远超过核裂变。为了世界的安宁,他拒绝向秘密警察透露他的研究成果,然后他开始在梦中遭遇一次又一次令人发指的谋杀,不得已,他只能求助于医生哈恩克……
当初我在《科幻世界》上读到这篇小说的时候,便很佩服作者的想象力,那些秘密警察所采用是类似心理战的方法,只是这次变成了远距离的精神操控,为了逼迫菲尔交出他的研究成果,秘密警察先是通过牙医在菲尔口腔里植入了促进睡眠的激素,然后通过各种渠道——诸如书籍、电视、剪报等——向他呈现各种各样残酷的恐怖的死亡方式,而一旦他看见了某种死亡方式,那么到了晚上他就会在梦境中死于这种方式。秘密警察妄图通过这种方式让他回心转意,老老实实地交出他的研究成果。菲尔濒临崩溃,求助于好友,同时也是医生的哈恩克,希望他能够用手术的方法解除他的痛苦,但摆在他面前的同样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万一哈恩克也是秘密警察一伙的呢……
作者同样巧妙地避开了梦境操控的繁复理论,侧重于表现菲尔的痛苦和不堪忍受,并且从梦境中牵扯出来的情感问题(诸如菲尔和他的父亲)透露出作者对真实生活的关注。
《“孤独”的航行》描绘了一个马拉松式的英雄,也是这部选集中唯一一篇让我热泪盈眶的小说。克里斯坦出身于英才辈出的显赫世家,他正在进行一次乘人力微型潜艇环绕地球的旅行,身心疲惫之际,他意外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海底核弹发射场,那些装载了核弹的火箭整装待发,而就在这个时刻,附近的火山竟然也马上就要喷发了,而在这千钧一发的关头,他的天线坏了,发不出任何消息,克里斯坦面临残酷的抉择……
小说用了很大篇幅描绘了克里斯坦对过去生活的追忆,他的童年,他的梦想,他的父母,还有他所爱的女人,而这一切曾经一度离他远去,他找不到精神的归宿,几乎迷失了自己,但最后,在这样一个注定是死亡的抉择面前,他重新理解了母亲的话:最伟大而最难做的事是,献出一切和失去一切,为了取得完全的胜利。于是他给电脑编了自动控制程序,在以后的时间里,他将完全在电脑的指令下行动,用自己的人力以高速踩着他的潜艇驶向最近的有人居住的岛屿,向人们带去警报的信息,但持续性的超负荷运转最后也将带给他死亡,如同米尔提亚德斯派去雅典的使者,在给人们带去重要情报的那一刻力竭而亡。
“你还有什么需要考虑的吗?没有了。”最后伴随他启程的是他故乡的合唱音乐。
小说同时也深深流露出对现今世界核武器扩散的担忧,人类不知自己的命运,却竞相制造着能够终结自己命运的武器。
2、《登月悬案》、《盖尔姆斯村的手稿》
作者:西蒙.兹维斯坦
作者简介:西蒙.兹维斯坦其实是三位作者的合作笔名,这三位作者是安格拉.斯坦姆勒、卡尔汉兹. 斯坦姆勒和爱利克.西蒙。
安格拉.斯坦姆勒1941年出生,在柏林度过童年时代,大学所学专业为数学,毕业后曾在电子数据处理领域工作,从1982年起成为专业作者,并从事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科幻小说的专题研究。
卡尔汉兹. 斯坦姆勒1950年出生,在结束大学物理专业的学习后又于1975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他作为自由职业作家在柏林工作和生活,以后他进行了未来学研究,并成为德国著名的未来学家,他的第一篇科幻小说《在金星上的最后一天》发表于1977年。他的一本短篇科幻小说个人专集出版于1979年。这以后他的大部分作品是和安格拉.斯坦姆勒合作,他们主要的科幻作品有《歪斜的直线》、《一个宇宙乌托邦》、《一个行星的小说》、《做梦大师》等,在一次对德国科幻小说读者进行的民意测验中,他们被评为最受欢迎的科幻小说作家。他们的作品被翻译成俄文、波兰文、捷克文、保加利亚文、匈牙利文、日文等。
爱利克.西蒙出生于1950年,他的大学专业是物理学,1974年至1991年他作为编辑在柏林的“新柏林”出版社工作,从1975年开始进行科幻小说的创作。他写作了60篇科幻短篇小说,收集在某些文选和短篇小说集中,另外他还写了大量关于科幻的评论文章和书籍的序言等,并与其他作者合作创作了很多读者喜爱的科幻作品。他还将一些英文、俄文的科幻小说翻译成德文,他自己的作品和;评论也被翻译成许多种文字介绍到了国外。
《登月悬案》从故纸堆里翻出了创作的灵感。“比空气还轻”飞行协会致力于研制一种比空气还轻的气体作为飞船动力,但在纳粹德国的统治下,这一切只能秘密进行。几十年后,成员之一格拉第的一本笔记本被后人发现,上面记载着他们令人震惊的远远早于美国人的登月旅行……
其实关于登月事件,本身就有很多说不清的地方,近来也冒出了越来越多的疑问,阿姆斯特郎的那一脚,是否真是人类的第一脚呢?纳粹德国在武器研制和科技领域其实有过很多颇为成功的经验,且不说结果如何,最近也看见报道,说科学家找到了当时纳粹机构的机密图纸,发现他们对原子弹的研究离成功其实已经很近了…… 当然,这里说的不是纳粹党,而是在纳粹党统治下的一群具有探索精神的科学家,谁知道他们在迫害中又有过什么样的惊人发明呢?
可惜的是,这本笔记被故事里的专家鉴定为“只能是一个生活于二次大战前夜、受过自然科学教育而又对科技新事物充满热情和好奇的人在当时时代条件下幻想的产物”。虽然专家还是无法完全否定笔记中的一些细节,但他依然不无热情地建议发现笔记的人“目前最好不要将笔记发表在正式的科学杂志上,但可作为科学幻想作品发表,它还是很能吸引那些喜爱探索未来的读者关注的”。多么讽刺!
《盖尔姆斯村的手稿》更大程度上像一篇奇幻小说:传说中盖尔姆斯村由于受到诅咒,每100年仅有一天能升起来见到光线。美丽善良的村长的女儿、唯利是图的村史记录者、神秘失踪的现代语言学家在时空错乱中不期而遇……小说涉及到了浓重的基督教思想,同时又充斥着对现代社会的某种否定,谜一样的盖尔姆斯村就好像是现代人们心目中一直期待的那个纯洁的、一尘不染的、自然宁静的世界,而这样一个世界却是被信仰所抛弃的。
3、《相遇在17区域》、《汤姆.沙德的无声世界》
作者:亚历山大.克罗格
作者简介:亚历山大.克罗格,是赫尔姆.鲁柴克的笔名。生于1934年,后移民到德国曼哈森,在那里上完高中,1959年毕业于弗莱堡的矿物学院,成为矿业测量工程师,1971年他完成数据处理专业的研究生学习,并获得博士学位。他在采矿和能源工业领域工作了17年,先后担任矿山测量工程师、自动化部门负责人等,现在是德国某州金融管理处建筑部门负责人。
在写作和发表了不少专业论文的同时,赫尔姆.鲁柴克撰写了大量科幻小说、评论以及一些游记。他写的15篇科幻小说发行总量已达160万份,除德文版外已被翻译成匈牙利文、波兰文、俄文等多种文字,并陆续出现在奥地利等国的图书馆中。
他于1995年发表了处女作《失踪在里奥泰费》,接着又发表了《保护色》等科幻小说。他的作品故事生动,富有情趣,与现实世界有着有机的联系,他注重探讨科学与发展的关系,特别强调了人类需要对我们居住的环境负责。
我记得《相遇在17区域》曾经在《异度空间》上刊登过(时间太久,具体出处有待考证),由于涉及到关于人造卫星的知识,当初只是粗略翻看了一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仔细去读一遍。大学生霍德精通于球面三角学,一次他无聊地计算几颗人造卫星的轨道参数,却有了惊人的发现:有三颗卫星将在同一时间相会在能源集团工厂的上方,这意味着什么?
《汤姆.沙德的无声世界》是一篇幽默讽刺小说。汤姆研制成功了一种能够消除声音的仪器,在桑拿浴室里小试牛刀之后,他又将仪器带进了会议室,引起轩然大波。汤姆为自己的发明欢欣鼓舞,他带着仪器躺在公园的长椅上浮想联翩,结果却发生了意料之外的事,由于他为了有一个安静的联想环境,于是他打开了消声器,结果没有听到背后传来的脚步声,被人打劫了,脑部受伤,失去了部分记忆……天哪!他不会是忘记了他发明的那个消声器吧!那世界从此就陷入一片寂静了!
作者简单延伸了一下物理学原理,于是这个“消声器”就诞生了,悠闲的桑拿浴室里和严肃的会议室里被闹得翻天覆地。可是最后的结局却存在一些疏漏,既然汤姆启动了他的仪器,这个世界应该是一片混乱了,因为大家都听不见声音,可是后面的故事似乎还是很正常,别人发现了昏迷的他,警察又分析了他受伤的原因……也许只能这么想,消声器的作用范围是有限的。
4、《巴鲁塞尔的长路》
作者:拉夫.桑德尔
作者简介:拉夫.桑德尔出生于1963年,曾在人事部门工作。198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并成为作家、翻译和编辑。他发表了大量的科幻小说,第一篇科幻小说发表于1987年,是有关宇宙移民题材的。他的作品意境独特而耐人寻味。
他为很多科幻杂志的德文版做翻译工作,翻译了不少科幻小说,1998年开始他担任《星际记录》杂志的主编,1999年7月又成为科幻杂志《星际幻想》的编辑和翻译。他的主要作品有《星际移民——传记》、《花园》、《新的一代——猜谜书》等。
《巴鲁塞尔的长路》是一篇让人感觉窒息的小说。瓦尔肯驾驶高级轿车赶去外地参加会议,在巴鲁塞尔市遇到了极为严重的交通堵塞。他企图穿越这座被病毒和废气严重污染的城市,却陷入了更加糟糕的境地。汽车,畸形发展的汽车意味着什么呢?
注重心理刻划、表现未来社会人们的精神矛盾是小说的一大特点,同时也是对现代科技过度膨胀发展可能带来的恶果的警示。作家让读者跟随着瓦尔肯在茫茫人海中艰难地寻找出路,看见一丝希望,但马上希望便破灭了,如同脆弱的肥皂泡,重新又把人拉回绝望中,仿佛世界上只剩下眼前这无止境的贫民窟和失去了生存欲望的心灵扭曲的人群,除此以外,再没有别的出路,直到瓦尔肯自己也成为暴露在污浊空气和有毒废水的生存环境中的一员,成为又一个陷入这绝境的现代高级轿车的轮下冤魂……
5、《空间洞后的猜测》、《退路》、《“事后人们总是比较聪明的”》
作者:安德烈.麦尔茨
作者简介:安德烈.麦尔茨,1960年出生于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受完中学教育后于1979年去服役,1981年后在大学学习4年,所学专业为生物和化学。从1985年起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90年他的两本科幻小说集《在三个太阳后面》和《向安达洛美达冲击》出版。1993年以后又有《杀手婴儿》等一系列科幻作品陆续问世。他的作品富有想象力,细节生动,引人入胜。
在《空间洞后的猜测》中,阿里奥驾驶“阿赫号”在宇宙空间游荡多年,这一次他要将空间洞卖给巴尔维和尼尔森。通过隧道,巴尔维他们到达了依斯姆斯空间,但却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在《退路》中,克里斯宾和他的同伴驾驶的飞船被可怕的空间隧道强行带到了依斯姆斯空间中某一个风沙弥漫的行星上,这里有着其他失事飞船和绚丽的彩虹石,但却没有宇航员的遗体或遗踪。终于,克里斯宾在沙漠里发现了一个手势特别的机器人,苦思苦想之后他明白了其中的奥妙,并因此逃离了这个星球,但是之后剩下的同伴却无意中把这个逃生途径给破坏了,于是已经脱离困境的克里斯宾再也无法找到返回救援他们的神秘通道了……
西沙尔星曾经被人类设想作为探索宇宙的中继站,这里气候恶劣,黄沙遍地。多年以后,三名宇航员又来此探查,缘由是一个可怕而又神秘的洞。这就是《“事后人们总是比较聪明的”》所讲述的故事的开端。那个洞是外星人留下的么?人类至今还没有发现一个外星人,而这个洞却有可能把整个西沙尔星化为乌有,到最后,人类还是连一个外星人也没有找到!小说的出众之处在于人物刻划个性生动,避免了科幻小说人物类型化的毛病:布尔麦斯特,一个总是想逼迫他人按照他的意愿行事的人;施耐德,一个害怕与外星人接触的人;“我”,一个总是不能及时知道到底想做什么的人。
而这三篇小说的共同之处在于,都以星际探险为背景,既有反映自然科学前景为主的前苏联科幻创作模式的痕迹,又有注重表现科学与社会和人类之间多重联系的英美科幻小说创作的印迹。这也是德国科幻小说普遍具有的最显著的风格。
6、《航天殖民》、《再行走者》
作者:米歇尔.马拉克
作者简介:米歇尔.马拉克于1965年出生在德国的威克斯海姆。他作为作家、画家,工作和生活在斯图加特市附近。他的创作涉及范围相当广,包括科幻小说、其他类型的小说、剧本等。他自1980年起开始写作,第一本小说发表于1990年,他在国内外的刊物上发表了很多小说和绘画作品,其中包括在他自己出版的故事和艺术杂志《空间》上发表科幻小说。1998年起他又成为系列读物《马多罗》的出版者之一。
他的科幻作品构思奇特,富有思想性。科幻小说《声音后面的寂静》作为1998年最佳德国科幻小说获得了著名的德国科幻小说奖。
《航天殖民》中,一个由宇宙飞船改造的环形空间站在卡帕特2号星上空运行着,人们正在为向该星殖民做准备,每天都有许多生物通过输送器被处理。可是,人们的愿望恐怕无法实现了,因为某种神秘的外星生物正在渗透进来。
《再行走者》的故事发生在巴拉斯空间,巴拉斯空间不需要任何物质的东西,它是一个存储优秀意识体的集合物。人们在巴拉斯空间里必须放弃以前所习惯的判断方式,因为你所看见的、感觉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存在的。作者将本来要加以阐释的脑信息保存技术内容变成了塑造人物的特殊手段,一种推动情节发展的内驱力。作品中“我”的意识被巴拉斯作了特别存储后,所遇到的问题是不曾料到的、复杂甚至是极度痛苦的,但好在“它发展着自己”。作品极富魅力地把读者带入了一片崭新的思索空间。
阅读德国科幻小说是流畅舒适的,因为它绝少生硬地把科学性引入到故事中去,就像我们在阅读某些科幻小说时常遇到的知识硬块之类。科幻小说的科学性,绝不意味着所描写的科技越高深越令人难以理解就越得以体现,德国的科幻小说在这个问题上有他们独特的理解,他们对科幻小说的科学性的定义是很宽泛的,不仅包括通常意义上的科学技术、理论、方法,也可以是一种科学心理活动的呈现,或者是像《再行走者》一样,将科学内容扩大为推动整个故事发展的手段,而不是故事的一个情节,因而避开了作者费力解释、读者费力理解的尴尬,最终把小说的重点落到对科学时代的社会的思索领域。
来源:http://chongdidi.blogbu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