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京那日,晨雪来得毫无征兆。
灯烛照雪影,在屋子里看,窗户纸上有千万飘洒的黑影。
百花深处胡同里的普通住户全在睡梦中。
凌晨五点,静的像有雪落的声音。
有间挂着“小器作”的店铺点着油灯,隔着玻璃,斯年看向内里,架子上摆着细巧木器,黑色棕色为主。这种修理硬木家具和木器店的店散落在北平大小胡同,极常见。里头的伙计隔着玻璃,瞅见外头一行人趁晨雪往出走,难免多瞧了两眼,但一见林骁的军装,立时收敛好奇心,灭了灯。
“谢少将军没看到雪就走了,”斯年遗憾,小声问,“他见过雪吗?京城的雪?”
“见过,”她给斯年带上白茸茸的冬帽,“他每一回入京,都是冬天。”
“每一回?”
斯年怕惹她伤心,从不追问,自从谢骛清先离京,小孩子便打开话匣子。平日里文静稳重的女娃娃,遇到和谢少将军有关的,定会追问到底。
“第一次是逊清皇帝大婚,大婚当夜在这里,我和他认识,”她在晨雪里说,“第二次是南北和谈,和谈失败,孙先生病逝。”
“在济南被日本人害了的外交官,也参加过南北和谈,”斯年说,“你说过的。”
“嗯,那年北上了许多人。”
从广州辗转到日本,再到上海、天津,最终抵达北平的这一趟行程里,有太多怀揣着南北统一大愿的人北上,冒死和军阀们和谈。后来每个名字,都在历史中留下了一笔浓墨。
何知妡披着披风,等在胡同口。
何未南下,不知归期,她这个做姑姑的怎么也要送他们到天津,登了船才放心。
何未带斯年上了车后排,均姜为何知妡打开车门。
“何七先生。”胡同口旁的树影下,一个面容清俊的男人,迎着飞雪走出来。那男人照旧如正当红时,斯斯文文,除了因等待多时而肩上积了层白雪,没任何狼狈和不妥。
何知妡和祝谦怀对视着:“祝先生。”
何未示意均姜先关上车门。
两个数年未见的同台知己,看见彼此,仿佛见到的仍是当年初登台前,于三庆园后台杂乱走道相遇的两个新人。一个是七尺男儿郎上着女子妆,一个是没来得及上装,只穿着将军外袍的俏女儿。他是旦,她是生,他以貌美闻名京师,招揽戏迷无数,于戏园子里,她护他多次。其后,她被军阀觊觎,是他一次次斡旋其中,为她得罪权贵……
坊间流传两人的隐秘□□,每每被他们两个否认,都怕自家盛名牵连对方。唯一留下的存证只有一个头面,在祝谦怀及冠那年,何七先生送到府上的贺礼。
“七先生勿怪,”祝谦怀带着歉意,说,“祝某听闻先生离京,想来送送。”
祝谦怀迟疑半晌,又问:“七先生这一回南下,可还会回京?”
何知妡意外,不知祝谦怀从何处得知这个消息。只是消息给了一半,另一半的真相是,她送何未登船后,还要返回北平,同何家另外几房一道过农历新年。
“若我不再回京,祝先生可有什么最后要说的?”何知妡终于启口。
祝谦怀眼的光,黯淡了稍许。
他直直望着她。
何知妡等了许久,祝谦怀微露苦笑,柔声说:“何七先生早闯出了一番天地,是不该再被束缚在一城一地。只是生意更耗心神,日后……还是要顾念着身子。”
言罢,祝谦怀先移开视线,不愿再让人看到眼底心事:“早上还有课,祝某先告辞。珍重。”
胡同口的告别,让七姑姑上了火车仍魂不守舍。
到天津九叔家,何知妡寻了个借口上楼。
何未支开斯年,于茶室讲到祝谦怀,何知卿毫不意外,轻叹口气。
“九叔晓得其中内情?”她问。
“听人提到两句,”何知卿摸着怀里的猫,低声道,“清朝末年,不许嫖妓的,八大胡同周围最吃香的就是学戏的男孩子,那时留下的陋习……让人绑走祝谦怀的人,喜好男色。他关过祝谦怀一段日子,被下属闹兵变杀了,祝谦怀这才回来了。”
九叔点到即止。
“七姑姑……”
“她知道。她问我,我便照实答了。”
何未一时难以出声。
九叔又道:“昔日我在京城,见过祝谦怀两面,此事就算你姑姑能放下,他都未必。”
京津同日大雪,茶坊内没点灯,光线很阴暗。
叔侄两个,因何知妡的情缘,相对静了会儿。
“租界里有我几个交心的朋友,”何知卿从一旁矮几上拿了信封,“这里有几把钥匙,还有金陵、沪上和广州城的地址和公寓钥匙。沿途住自己人的地方,更安全。”
何未接了:“下一回见,不知何时了。”
“等真太平了,不就能见了?”何知卿眼见过清朝覆灭和军阀势弱,心宽得很,“二哥临走前说过几次,若不是他拴着你,你早该南下了。”
何知卿看她神态轻松,想了想,问了句:“你可晓得,他为何突然定了南下行程?”
难道还有什么内情?
“猜到他没告诉你,”何知卿说,“他有个外甥吴怀瑾,在南方起义,很快被南京政府反攻。那一仗损失惨重,如今人去了香港避难。谢骛清此刻走,怕就是为了这个。”
“他倒没说怀瑾的事。”她后知后觉道。
谢骛清只是说,南方需要他回去了。
今年冬寒,海河结冰早。
她和谢骛清相约一同南下的,正是今年最后一班航班。
航班前夜,她为离港口近,搬去了利顺德。
仍是那个位置,谢骛清早定了三间房。
夜里,扣青哄着斯年在隔壁睡了。何未拥被而坐,见不到隔壁灯光,无法安心,凌晨两点多,阳台突然有光亮,从隔壁照过来。
她裹上披风,推开门。
阳台的藤椅上,有一点点红光时隐时现。谢骛清盖着外衣,躺在那儿,手边是一杯冒着白雾的咖啡,将手指间的红点钦灭了。
他一瞧见何未出来,将外衣上的烟灰抖下去,衣服丢到一旁的藤椅里,起身走到她面前。
“以为你睡着了,”他轻声说,“想让你至少睡到五点,再去敲门。”
“没看见你到酒店,睡不着。”
谢骛清手指朝下微拢着,对她向外挥了挥。让她后退。
他手撑到阳台的石围栏,在黑暗里从那一头翻上围栏,直接跃到她这里。何未一见他黑影落下,心突突跳得厉害,小声埋怨:“多大年纪了,还冒险做这个。”
谢骛清打趣道:“二小姐这是嫌谢某人老了?”
两人笑着对视。
婚后的十日别离,竟比过去少了等待的耐心。只盼着见,尽快见。
何未呼出的白雾,在脸边,很快消散。
“关外冷吗?”她问。
“比京津冷得多,雪没过小腿了。”
谢骛清拉起她的手,握了又攥的,过了会儿道:“这回去奉天,把几个救出来的人送去了苏联,有两个是同一年和我下狱的。”
“那真是万幸,能救出来。”她为素未谋面的陌生人高兴。
下了一日雪,深夜停了。
深夜里的乌云散开,现出了一轮月。
两人默契到不必交谈,便知彼此不愿回房。
何未想再看看北方的夜空。在南洋时她年纪小,生不出思乡情,故乡这个词体会不深。而今不同了。
“你说古时候,有人嫁到如此远的地方吗?”她问。
“古时候?”谢骛清倒背着手,看夜,“古时人少,群聚中原,漓江河畔已是流放地了。”
是这个道理。
何未原想问吴怀瑾的近况,但想,明日启程后有大把时间交谈,不急在今夜。
为避人耳目,天亮后,两批人先后动身到了海河港口。
码头上,盐厂的工人在搬运精盐。因是紧要货物,这批盐是最后装船的,到了舟山,也将第一批安排卸货。
何未到时,旅客们刚开始登船。
何二小姐每年最后一班和开春第一班游轮都会亲自到港口送客、迎客,这是多年老规矩,无人察觉异样。她计划先按往年,送客人登船后,再悄然入货仓。
这边有贵客认出她,驻足寒暄,引来散客的好奇,猜想这位周身白的名门闺秀是哪家小姐,竟能让上将、中将这种军衔的人如老友重逢,笑脸相迎。
等到谢骛清的轿车驶到港口,他一下车,何未就露出笑意。
“听人说,北平六国饭店办了一桩喜事?”何未身边的一名上将,笑着问。
“欸,”她佯作不在意,“那是谢少将军哄女人的小伎俩。你看,他这不又要走了。”
“谢少将军为二小姐几次北上,都娶不到二小姐,是他没福气。”
何未笑笑。
谢骛清带着林骁,还有一行军官低调登船,只在走木扶梯时,摘下白手套,对这里招了下手,倒真像是弃佳人而去的浪荡子。
何未目送他。
码头外,接连驶入四辆车,还有军用卡车。
何未心里一沉,不安地望了一眼船甲板,谢骛清已经不见身影,入客舱了。
“去问问,尽量拖着,不要影响开船,”她吩咐船运公司的经理,“更不能影响客人们。”
经理马上带人,和码头上的巡逻警一起迎上去寒暄,没承想,下车的是曾在九先生公馆露过面的日本商人。商人身边陪着的,除了翻译和几个日本军人,还有穿着和服的男人,余下就是天津警察署的署长,十几个人里,只有一张眼熟的面孔,那位逊清皇室的老太监。
经理没拦住他们,由那日本商人带着,这批人尽数来到何未跟前。
“何二小姐。”翻译替日本商人招呼她。
何未微笑着,点头。
其中一个日本军人说了两句话,翻译道:“有人举报,说盐厂的货物里藏了走私枪支。”
“枪支?”她笑意未减,“何家航运不送军火,这是惯例。有批文的我都不让上船,更何况是藏起来的。诸位在开玩笑吗?”
天津警察署的署长,认识何未,低声道:“二小姐不必为盐厂的人承担风险,他们说有,只管让他们去查。”
“话不是这么说的,”她摇头,“客人们的货进码头时,都报了关,也由码头的人验了货。如今已经送上船了,就因为日本人一句话,再搬下来重新验货,不合规矩。”
她说完,看署长:“再者说,此处不是日租界,日本人无权验货。”
翻译上一次去九先生家,见过这位二小姐,欣赏她的为人,听她说了这番话,脸色变了变,轻声劝:“二小姐,那卡车上是日本兵,你不让验,那些兵下来,都会强行验的。”
何未蹙眉,不悦地看着他们:“你们这是威胁我了?”
日本人问翻译,他们交谈结果如何,翻译只得一五一十讲了。
日本军人对身后叫了一声,卡车副驾驶门被推开,跳下来一个军官,打开了卡车。卡车上不断有日本军人跳下来,手提着枪。
何未愈发不安,但面上毫无变化。
见惯了军阀混战的热闹,倒是不怕这些。尤其,她还是个将军太太。
她向不远处经理打眼色,经理沿着木扶梯跑上船,这边列队尚未完毕,方才登船的几位上将露了面,带着副官下来。
而谢骛清也像闻讯上了船甲板,带林骁和几位军官沿着木扶梯,下了船。
日本人本以为没什么,不过几个将军来袒护佳人。未料,谢骛清下了船,码头外,同时跑入了数倍于日本兵的人,身着便装,手里拿着枪。
他们都是郑家三小姐安排送谢骛清的。
场面一时僵持不下,日本商人和军官们轻声交谈数句,看向警察署长。
警察署长不得不硬着头皮,上前笑着问:“二小姐,这位是……”他不识此人,却辨得出这老旧过时的军装。
穿这身衣服的,能有这个军衔的人,大多不在了。
“这位是谢少将军,”她说,“谢骛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