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有官吏张某,一日夜,其三兄弟同时梦到亡父诉说自己的坟墓被盗,并告诉他们盗墓贼的踪迹。
贼人很快被捉到,为首的竟是一对夫妻。
丈夫说:“我们夫妻以盗墓为业已有十余年了,每次入墓,都带着酒食。打开棺材后,按惯例,我和妻子会先跟墓主即那具死尸饮酒。程序是:我先自饮一杯,然后说客人喝了一杯啊。随后将酒滴入尸体嘴中。再说,主人也喝一杯吧。最后,我妻子也喝一杯。这时候,我会问:酒钱谁出?妻子便说:酒钱该主人出啊。然后,我们才取墓里的珍宝。但昨晚,打开棺材后,发现里面的人面色如生。我们依程序而行,当说到‘主人也喝一杯’时,那死尸突然睁开眼对我们笑了一下……”
这是唐朝时的一个盗墓传说。
在中国古代,盗墓有两个高潮期:第一是东汉末年到魏晋六朝,第二是唐朝中期到五代十国。三国时盗墓猖獗,曹操还设置了“摸金校尉”这样专门负责盗墓的职位。五代十国时,则出现史上头号盗墓贼温韬。当时,温以军阀身份坐镇关中,几乎把唐朝皇帝的陵墓挖了个遍。他不像一般盗墓贼那样在月黑风高之夜偷偷摸摸地去盗墓,而是亲自带队在大白天浩浩荡荡地去“开墓”。
按记载:“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而昭陵最固,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闳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纸墨、笔迹如新。韬悉取之,遂传民间。惟乾陵,风雨不可发。”也就是说,除唐高宗和武则天的乾陵外,关中的唐朝十七个皇帝的陵墓都被温韬扫荡了。
盗墓这件事,性质当然比较黑。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也别具意义:
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河南汲县人不准挖盗战国魏襄王古墓,发现了一堆写有文字的古竹简,当时朝廷非常重视这一发现,晋武帝司马炎命大臣荀勗﹑和峤对古竹简进行研究,最后整理出《竹书纪年》十三篇,上古三代和春秋战国的第一手珍贵资料从此大白人间。而温韬盗掘唐天子陵墓后,使得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真迹有幸被后人目睹。但是,著名的《兰亭集序》是个例外,它是被温韬从李世民的昭陵里挖了出来,还是依旧埋藏在地下,至今仍是中国盗墓史、考古史和文化史上最大的谜团。
千年来,繁衍不息,盗墓不止。自从有了这营生,一把“洛阳铲”纵横千里,直到现在这种铲子也不过时,足见古人在发明这种盗墓工具时费尽心机。当然,盗墓有多少年的历史,反盗墓就有多少年的历史。随着盗墓者手段越来越高超,反盗墓措施也越来越玄妙。总的来说,反盗墓有两大手段:
第一,从根儿上就叫你找不到坟头。比如,三国时曹操死后,设七十二疑冢,把盗墓者搞得晕头转向;第二,当然是在墓内设置暗器。一般来说,帝王的陵墓结构复杂,由墓道、甬道、主室、回廊、侧室、耳室、角室等组成,且墓门远非一道,为毙杀盗墓贼,在主墓室和通往主墓室的途中往往“设伏弩、伏火、弓矢与沙,盖古制有其机也”。
关于伏火,史上有明确记载,魏晋六朝时,有盗墓贼进入墓室后,欲开棺取宝,听到里面有巨吼如雷,瞬时墓内火起,盗贼多被烧死。伏火是墓穴中最常见的暗器之一。看上去似乎离奇,叫人觉得不可思议,实际上多有科学根据。在幽深的墓穴中,由于环境密封,随葬的腐烂之物经微生物厌氧消化而产生可燃性气体,成分以甲烷为主,包含二氧化碳、氮、氢和硫化氢等,遇明火而燃烧。盗墓贼进入黑暗的墓穴,往往需要用火把,其后果可想而知。
伏火之外便是毒气。贝丘在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唐时属河北道贝州清河郡。这里是春秋战国时齐国故都,境地多齐国国君及贵族墓穴。其中,齐景公墓在淄川区九顶山。唐朝时,有人曾开其墓,顺着墓穴的甬道,入墓穴三丈深,于石函中发现一只活鹅,该鹅扇动翅膀,四下石块皆落,响彻地宫。盗墓者又深入一丈,发现有青气升腾,望之如烧陶时的烟雾,直冲上空,经过飞鸟,闻之都中毒而落,盗墓者惊恐不已,再不敢深入。
关于毒气的来源,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墓主灵魂不散,以毒气诅咒毙杀盗墓者;有人认为是墓主在建造陵墓时设置了机关,比如为保存尸体不使之腐烂以及毒杀盗墓者,而大量应用水银,使水银这种极易挥发的剧毒物在墓中形成一个毒气层。此外,还有一点不能忽视,以唐朝皇帝为例,生前为求长生而多服丹药,有的更是死于丹药(如唐太宗、唐穆宗、唐武宗),另一些皇帝则死于宦官的毒药谋杀(如唐顺宗、唐宪宗、唐宣宗),而丹药成分多是有害矿物,毒药则更不用说,聚集在体内,慢慢地挥发,自然使墓穴充满毒气。
如果说火与毒借助了化学知识,那么墓室内暗藏弓弩,射杀盗墓者的办法,则完全来自于人为的力量。这种埋伏一般设在墓门之后,当有人开启,就会触碰机关,便有飞箭袭来。应该说,这是最具有技术含量的防盗墓手段,因为需要精密复杂的机械知识。此外,以流沙掩墓,形成沙层,也是一种办法。
《酉阳杂俎》中有不少唐朝第一手的盗墓秘闻,可以说还原了最真实的盗墓现场。古墓中的各种神秘的机关,读来令人毛骨悚然:“刘晏判官李邈,庄在高陵,庄客悬欠租课,积五六年。邈因官罢归庄,方欲勘责,见仓库盈羡,输尚未毕,邈怪问,悉曰:‘某作端公庄客二三年矣,久为盗,近开一古冢,冢西去庄十里,极高大,入松林二百步方至墓,墓侧有碑,断倒草中,字磨灭不可读。初,旁掘数十丈,遇一石门,固以铁汁,累日洋粪沃之方开。开时箭出如雨,射杀数人,众惧欲出,某审无他,必机关耳,乃令投石其中,每投箭辄出,投十余石,箭不复发,因列炬而入。至开第二重门,有木人数十,张目运剑,又伤数人,众以棒击之,兵仗悉落。四壁各画兵卫之像,南壁有大漆棺,悬以铁索,其下金玉珠玑堆集。众惧,未即掠之。棺两角忽飒飒风起,有沙迸扑人面。须臾风甚,沙出如注,遂没至膝,众皆恐走。比出,门已塞矣。一人复为沙埋死,乃同酹地谢之,誓不发冢。’”
刘晏是中唐时期人,官至宰相,是唐代最著名的理财能手。安史乱后,百废待兴,幸有刘晏梳理,掌握财政,才使帝国有回升气象,但最终唐德宗信任奸佞,构陷刘晏,终被赐死。
刘晏幕府中有个判官,也就相当于助理,叫李邈,其庄园在陕西高陵县。刘晏身死,殃及池鱼,李邈也被罢官,退隐庄园。回到庄上的第一件事,李邈就是查账(不愧在刘晏幕府中做事)。查着查着,发现问题,有个庄客似乎已欠了好几年租子。李邈把仆人叫来,仆人说这个庄客已寄居庄上多年,但行为奇特,好像没怎么见他经营过农田果园,而是昼伏夜出,干的似乎是道上的事,但又没证据。
虽已欠了多年租子,但那庄客态度还好,说只要主人一到,就一定会还上。几天后,李邈去仓库查看,果见仓库充盈。经核对,庄客该交的租子都交上了。李邈奇怪,叫来庄客相问。庄客说:“我做您的庄客已有几年,但实话跟您说,我暗地里一直从事盗墓营生,所以有些余财,听说您回来了,于是给您补上。”
李邈说:“关中帝王贵族的陵寝甚多,盗墓之事亦猖獗,没想到我这庄上也有盗墓工作者。我听说干你们这行的经历都很离奇,不妨给我讲讲,我会给你保密的。”
庄客沉思片刻,说:“还是从不久前的一次经历说起吧。那座古墓是我的一个弟兄发现的,离咱庄子有十多里地,隐匿在荒山深处的一片松林中。它的墓身特别高大,一侧有石碑,断倒在草丛中。因年代久远,上面的字迹已磨灭。当时,我带了好几个人去,挖掘了数十丈后,才遇到一扇石门,很坚固,是用铁汁封上的。由于从事这行久了,很多盗墓技巧我了如指掌,这难不倒我。我叫人用热粪汁浇灌,几天后终于将墓门打开。但还是大意了。我有几个弟兄刚进去,就被里面设置的暗箭射杀了。”
按庄客的描述,当时正是黄昏,墓中射出致命的飞箭。庄客身边的人都很害怕,想退出来,但被制止。庄客还是比较有经验的,认为这机关是可以破解的。随后,他叫人往里面投掷石块,每一次投掷,都有一束飞箭射出,共投了十来个石头,暗箭才射完。接着,几个人高举火把,进入了古墓。
顺着幽暗的甬道走了不远,他们发现第二重门,刚把门弄开,庄客身边又有两个人倒在血泊中。幽暗中,庄客隐约看到门后有数十个兵士,皆身着锦衣,圆睁双目,舞动利剑,挡住去路。因为恐惧,庄客身边幸存的两个人已扔了火把和手中的刀棒,跪在地上求饶了。开始时,庄客也被吓了一跳,他挖过很多陵墓,遇到并破解无数机关,但还没见过墓内有活人把守。但定睛再一看,发现那排锦衣兵士只是站在原地舞动利剑,原来是巨大的人形木偶。
庄客判断:他们在打开第二道大门时,不小心触动了机关,导致那木偶运剑如飞,连伤多人。稳定心神后,庄客把身边那哥俩儿从地上吆喝起来,一起壮着胆子用大棒抡击,这才把那群木偶手里的兵器打掉。
穿过危险的第二道门后,他们三个人进入主墓室。四壁上,绘有武士画像,恍惚如真人,令人畏惧。南壁上,有一口彩色棺材,用铁索悬于半空,棺材下的石台上,金银珠宝堆积如小山,在上方形成一圈诡异的光晕。
按庄客的说法,这是他多年来遇到的机关最莫测的古墓。
他身边的一兄弟自告奋勇上前取宝。快到石台时,被什么绊倒,没等回过神来,就感到悬棺两角忽然生风,有沙子猛泻下来。风越来越疾,沙出如注,一会儿就到了他们的膝盖处。庄客惊恐至极,艰难地拔腿往回跑,和一个兄弟从第二道墓门侥幸逃出。但该门很快就被流沙堵塞,刚才被绊倒的那个人脱身不及,被活埋在墓里。
当庄客和那唯一幸存的兄弟逃上地面时,已是后半夜。松林间磷火点点,老枭长鸣,两个人惊魂未定。阴森的松林,久远的古墓,隐约的碑文,摇曳的荒草,坚固的石门,如雨的弩箭,杀人的木偶,恐怖的悬棺,无尽的飞沙……这所有的一切把人们带回到那个遥远而诡异的唐朝之夜。如果说这个故事的流传仅仅限于民间的某个角落,是在昏暗的酒肆里被段成式无意间听到的话,那么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发生的盗墓案,则震惊了整个朝廷。
这一年,帝国死了两个著名人物:宰相张九龄、诗人孟浩然。按史上记载,该年大唐王朝人口有四千八百万,人民富足,物价低廉,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的市场上,每斛大米的价格只有一百多钱。帝国四海升平,行万里而不持寸兵。治安之好到夜不闭户、旅不携刃的地步。但话也别说那么肯定。因为当年发生了中国盗墓史上最著名的唐玄宗所宠爱的华妃之墓被盗事件。在这一事件中,不但随葬珍宝被洗劫一空,华妃尸体也遭凌辱,给这一年蒙上一层难以去除的阴影。
华妃是杨贵妃入宫前极受玄宗宠爱的一个妃子,是庆王李琮之母。但不幸早死,安葬于长安郊野,随葬珍宝无数。到了开元二十八年,其墓被贼人瞄上。由于华妃墓目标太大,总有陵墓管理人员巡视,所以下手不易。为了不引起注意,盗墓贼伪装成送葬人员,在华妃墓百步外另起大坟,随后从坟下挖地道,直通华妃墓!可以说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这一手段在盗墓史上非常少见。
当地面上的陵墓管理人员还在打盹时,地下的盗墓贼已进入华妃墓了。打开棺材,发现华妃面容栩栩如生,四肢柔软,还可以屈伸。在漆黑的地下,面对绝代美人,盗墓贼进行了最疯狂的掠夺——比如,为了取华妃腕上的金钏,干脆拿砍刀将华妃双手剁去。金钏是唐朝女性贵族下葬时必须戴的装饰品,呈圆环状,多用黄金制成,一圈一圈地缠于腕上。盗墓贼怕华妃的魂魄托梦向儿子倾诉自己的劫难,而残忍地将她的舌头割去。这还不算完,他们将华妃的尸体侧立起来,将蜡烛放进阴道,将藏于体内的珍宝洗劫一空,所谓“剖棺,妃面如生,四肢皆可屈伸。盗等恣行凌辱,乃截腕取金钏,兼去其舌,恐通梦也。侧立其尸,而于阴中置烛,悉取藏内珍宝,不可胜数”。
得手后,盗墓贼顺着地道退回自己所挖的那个大坟里面。随后,派人从长安拉着空棺材来到郊外,将所盗珍宝装在棺材里,寻找时机拉回城内。但没想到,他们动手前,庆王李琮曾梦见母亲裸着身体,披头散发,悲泣道:“可恶的盗贼发掘我坟墓,又凌辱我身,我之遭遇,如何能说与人听?但我必会看到他们败露于春明门下!”李琮于梦中哭醒,转天一早入奏父皇玄宗。经查看,墓果然被盗,华妃被凌尸。皇帝大怒,叫来长安市长,令其限期捉拿盗墓贼。
那伙盗墓贼此时正拉着装有珍宝的棺材回城,来到春明门前。
春明门为
长安东城主城门。在这里,警惕的官差拦住盗墓贼,在车中的棺材里搜出珍宝。即日审讯,盗墓贼如实招供,随后又逮捕了数十人。一查身份,这些盗墓贼并非穷人铤而走险,而都是长安城里不学无术的官家子弟,盗墓只为了刺激好玩……
上面几起盗墓案已是诡异,但有一些更加令人难以置信,比如下面这则记载就把我们的想象延伸了一步。其中一个环节上,使用了跟华妃盗墓案中相同的手段。
故事发生在唐朝黄门侍郎卢涣做明州刺史的时间段内。
卢焕曾任南海郡大都督,明州即现在浙江宁波。境内有象山县,林木繁盛,深溪幽谷,环境绝美。却说这一日,迎来一队探险寻宝者,说白了就是盗墓贼。这股盗墓小分队的队长,祖上几代都以盗墓为业,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手段。
这一天,队长带着盗墓小分队行进在象山幽谷中。走着走着,他叫队伍停止行进。助手问怎么了。
队长说:“你们看这路面。”
幽谷中曲折蜿蜒且为植被覆盖的小径又有什么问题呢?助手不解。
队长说:“仔细看。”
助手说:“是一道车辙,有人不久前从这里经过。”
队长说:“再仔细看。”
还没等助手发现些什么,俯下身的队长已将小径上的泥土抹去,路面上渐渐露出一块带有精美花纹的青砖。
助手下意识地感到:“下面有古墓?!”
众人取出工具就要挖掘,但被队长制止。这里虽然幽深,但也不是没人经过。为安全起见,队长带人去了县城,提出要在幽谷住下来,希望县里答应。县里管事的没把这当回事,想住就住吧。队长叫人在那段路旁建了房子,为掩人耳目,从房子里挖地道,直通旁边的古墓。古墓有三道石门拦住他们的去路。这三道石门,同样用铁汁密封,众人一筹莫展。就在这时候,队长使用了祖传秘招:于石门前打坐,斋戒一日,口中念着咒语。
第二天,两边的石门慢慢打开……
每扇门后,有数百铜人铜马,铜人手持干戈,制造精巧,若是不仔细看,在昏暗的墓内,还以为真人再现。但中间的主石门还未打开。队长又斋戒三天,口中继续念着咒语。第四天,石门缓缓打开,在群盗欢呼时,门中走出一个黄衣人。众盗大惧。队长制止了他们,说:“尔等有什么可怕的?墓中出现异象,再正常不过了,且看他说些什么。”
黄衣人说:“汉朝征南刘大将军,叫我来跟你们传话,他生前有卓越战功,逝后皇帝铸铜人铜马保护墓室,以不失生前之威仪。你们施计来到这里,为的是要珍宝,但我告诉你们,这里真的没什么珍宝。因为此墓为朝廷主持下的官葬,按我汉朝惯例,是不陪葬珍宝的,你们又何必苦苦以咒语侵扰我们?若不听所劝,必定会受到伤害。”
说完,黄衣人转身回到墓室,中间的石门又关上了。
队长大怒,又连续念动咒语。几天后,石门又开了,出来一个丫环,再次劝他们住手。队长依旧不听。丫环叹息一声,转身回去。过了一会儿,石门骤然而开,里面洪水滔天,包括队长在内的盗墓贼顷刻间葬身墓内。只有一个逃了出来,到县衙自首,叙说原委。县官将此案报至明州。刺史卢焕下令查看这座异墓,唯见石门里有一张石床,床上有一架骷髅。而石床下,水深一半。
在上面的故事中,盗墓贼使用咒语打开墓门,但具体咒语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后来石门就真的打开了,只是迎接他们的不是宝藏而是滔滔大水。在这里,盗墓案被打上魔幻色彩,而显得虚实难辨。
类似的故事还有一个:“近有盗,发蜀先主墓,入墓穴,盗数人齐见两人张灯对棋,侍卫十余,盗惊惧拜谢,一人顾曰:‘尔饮乎?’乃各饮以一杯,兼乞与玉腰带数条,命速出。盗至外,口已漆矣,带乃巨蛇也,视其穴,已如旧矣。”也就是说,喝完酒的盗墓贼,出古墓时,发现自己的嘴已张不开了,被赠予的玉带则化为巨蛇……
唐人志怪中,还有一则更神奇的:
玄宗开元年间相传,有僵人在地一千年,因墓崩,僵人复生,不食五谷,饮水吸风而已。也就是说,有一个地下僵尸要在开元年间复活。于是僵尸就真的复活了,被盗墓贼奉若神明,呼之为“地仙”,因为他能告诉盗墓贼哪座墓地里有珍宝。有一伙盗墓贼按其指点,在濠州、寿州一带盗挖古墓,多次得手。
此日众人又按指点掘一古墓,入墓后,发现有四暗室:东暗室放的都是兵器;南暗室放的是绸缎,并有牌子,上写“周夷王所赐锦三百端”;西暗室都是漆器;北暗室则是一口玉棺,里面有一具玉女,模样如生,以手摸之,温暖似有体温。玉棺前是一银酒杯,里面盛有美酒。盗墓贼见之,竞相饮下,其味甘醇。随后,他们开始行动,搜索宝物,又取玉女左手无名指上的玉环。两个盗墓贼中,有一个叫杨知春,犹豫了一下,认为不该再动那玉环。但他人不听,为摘下玉环,抽刀砍断玉女的手指,竟有鲜血从指中流出。
出古墓后,众贼以为杨知春要叛变,欲除之。但举刀后,却身不由己地互相残杀起来,只留下杨知春呆呆地站在暮色降临的荒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