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读书坊
返回 海阔中文网-读书坊目录
海阔中文网-读书坊 > 守藏(上下) > 上部 第6章 四库全书

守藏(上下) 上部 第6章 四库全书

所属书籍: 守藏(上下)

    岳霆带着瓦盖帽,帽檐深深地压着,挡住了面容,低头走在琉璃厂的街道上。

    自从上次准备南迁又被驳回之后,整个故宫又陷入了一片死寂之中。之前还有日常展览什么的忙上一忙,现在重要的宝物都装箱了,展览都停止了,虽然很多人手上还在整理修缮着各种仓库里的古董,继续着装箱的工作,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是不知前路在何处的茫然。

    岳霆倒是从顾渊处打听到消息,不出三日,南京政府派来负责国宝南迁的押运官便会抵达北平,再加上整理的时间,过完年估计第一批国宝就可以南下了。

    只是他即使知道这个消息,也没法告知傅同礼等人,让他们相信。他都没法解释自己是怎么得知的。

    索性他也就不再操这份心了,修缮古董或者装箱的工作,他都没法沾上手。毕竟还是进宫的时间短,没办法取得故宫众人的信任,岳霆也就不自找没趣了。

    但他也不是什么事都不做,可以去找自己能做的事情。

    例如把《四库全书》丢失的那一册找回来。

    赫赫有名的《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指派当年诸多优秀官员学者耗时十三年编成的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又因囊括了当时天下绝大部分的书籍,所以叫全书。这部丛书收录了约8亿字的典籍,许多古代典籍因为收入了此书才得以保存,可谓是中华历史传承的宝书。

    岳霆虽然对这些历史都不甚了解,但他在故宫待了两年多,耳濡目染,听那些学者们有时闲聊,知道当年乾隆皇帝借修《四库全书》,其实销毁的图书更多。把不利于满清的历史书籍全部删改篡修,妥妥的文字狱。

    不过当年的是非功过,岳霆是无暇评判的。他只知道这《四库全书》一共有七套,分别藏于全国各地,分北四阁和南三阁。其中藏于圆明园的文源阁本在1860年被焚毁,藏于扬州文汇阁和镇江文宗阁的两套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被毁,藏于杭州的文澜阁本也因太平军攻占杭州的时候文渊阁倒塌,所藏之书经过抢救整理只剩四分之一。而藏于沈阳故宫的文溯阁本,日前因东北沦陷,已经落入了日本人手中。

    算下来,就仅剩下了文津阁和文渊阁两套版本的《四库全书》。

    文渊阁那套本来放在文华殿的后殿主敬殿后,是第一部誊写好的《四库全书》。现在已经分门别类地装箱,打算第一批南迁就运出北平。

    而文津阁的那套本来是存放在承德避暑山庄的,但在二十年前就由国民政府运回了北平,存放在了故宫的文华殿,其实也就是跟文渊阁那套紧挨着存放。不过没两年京师图书馆就成立了,当时的馆长和清室善后委员会关系很好,便央求一套镇馆之宝。故宫这边觉得仅剩的两套《四库全书》放在一起不太好,万一有什么事情就惨了,所以就把文津阁的这套送了出去。鸡蛋总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因此文津阁本变成了京师图书馆的镇馆之宝,一共128架、6144函、36304册。后来京师图书馆专门修建了一个新的图书馆,叫文津街图书馆。这座新图书馆的建立实在是命运多舛,一直到两年前才终于竣工。

    落成的时候,京师图书馆开了一次展出,文津阁的《四库全书》便是其中的重头戏,吸引了许多市民蜂拥而至。花两个铜板就能进来参观这些保存不易、字迹精美的图书,真所谓盛况空前。

    可在一日展览后,工作人员清点图书,竟骇然发现展览的《四库全书》居然丢了一册!

    这简直就是捅破天的大失误!

    但每天参观展览的人实在是太多,又都穿着长衫,根本查不到是谁偷了这本书,就算是通知了警察也找不到。所以当时的教育总署长便压下了这个消息,展览还照常举行,同时通知琉璃厂各店铺,但凡有人拿这本书来贩卖,不管开价多少都收下。实在是找不回来的话,就只有求助于故宫,好在文渊阁还有一套《四库全书》,请人把丢掉的那册书临摹一本,尽管不是原册,但到底也比彻底丢失的好。

    这时,倒是知道当年乾隆皇帝为什么要把这套书一共抄写七套了。不过即使有七套这么多,没过多少年也仅剩下两套,其中一套竟也丢了一本。

    那时正值岳霆进故宫工作的第一天,这件事被故宫的人当成八卦笑谈,偷窃过程的各个版本也在他们之间添油加醋地流传着,岳霆也不知道听过多少个稀奇古怪匪夷所思的版本了。而这都一晃两年过去了,琉璃厂的各大店铺毫无动静,时间一久,连教育总署长都换了两个了,也再没人追着这件事探查了。

    岳霆倒是没有忘。

    他是被派来守护这些古董的,他也知道只凭自己的能力,无法将所有文物古董全都守护住,所以当时选择了文物古董最集中的故宫。但文津阁《四库全书》丢失的这一册,说他强迫症也好,完美主义者也好,这件事是他刚接了任务进故宫的第一天发生的,就像个污点一样印在那里,令人久久不能释怀。

    所以他一直利用中共庞大的情报网,密切注意着琉璃厂所有店铺的动向。这两年之中,倒是因为此事的契机,找回了一些流传到宫外的古董,由此推断出了不少重要人士的动向和企图,也是意外之喜了。

    只是,没想到在他都不抱希望的今天,终于传来了这本丢失书册的消息。

    岳霆这样想着,又加快了脚步,迈进了一家名叫萃宝阁的古董店。

    萃宝阁的伙计在门口候着,见岳霆进来,便带着他直奔二楼的雅间。在雅间之中,萃宝阁的老板和一位身穿马褂的中年男子相对而坐。见到岳霆进来,萃宝阁的老板连忙招呼伙计泡茶招待。

    岳霆却不等茶上来,也略过了寒暄,直接发问道:“东西呢?”

    那名中年人身材瘦削,脸色枯黄,一脸苦相。他见终于来了买家,便从怀里掏出一个牛皮纸包着的东西,小心翼翼地在桌上摊开。

    入目就是淡蓝色的封皮,岳霆的双眼就睁大了少许。《四库全书》经、史、子、集四部的封皮颜色完全不同,而丢的那本书正是淡蓝色的子部所属。岳霆又定睛一看上面的书目,是《周髀算经》,这就是丢的那本书册。

    “这本书你是从哪里得来的?”岳霆并没有立刻上手去翻,而是朝一旁的伙计点了点头,对方立刻送上来一盆清水,用洋肥皂洗了手,再用毛巾擦得干干净净。

    那中年人并不肯多说,只推说是去乡下捡漏的时候收上来的。封皮上《四库全书》四个字还是看得懂的,但看不清楚里面的印鉴,认为是杭州文澜阁倒塌时流落民间的版本。之前也不想来换钱。要不是因为时局不稳,想到要换钱凑路费南下,也不会拿出来卖。

    萃宝阁的老板只知道四库全书是丢了一本,但丢的是哪一套的,哪一版本的,却完全不知道。他用眼神询问岳霆,问他到底是不是这一本。

    岳霆却也没把握,他虽然知道丢的是这一本,但他和专业人士完全没得比,翻开觉得印鉴和字迹都很像那么一回事,完全判断不了真假。不过他尽管心里没底,表面上也会装模作样,看似随意地问道:“哦?那你这打算开价多少啊?”

    中年人支吾了半晌,才斩钉截铁地说道:“五百块大洋,一块钱都不能少。”

    “噗!”萃宝阁的老板正在喝茶,闻言把那口上好的明前龙井都喷了出来。幸好岳霆反应快,在茶水喷到《四库全书》的时候,早就站起身拿开了。

    “我勒个苍天啊!你怎么不去抢?这本破书居然要五百块?”萃宝阁的老板吹胡子瞪眼,他倒是看出来岳霆有意要收这册子,所以故意做出为难的姿态。老实说,若这本书真的是文津阁丢的那本,五百块真心不贵。只是这钱花得有点冤,让人心中不爽,毕竟是赃物。

    岳霆却有些发愁。五百块说多也不多,说少也不少。放在一般的工人家庭,那是一大家子一年从头忙到尾的收入了。他身上一下子也拿不出那么多钱,之前忽悠顾渊所需的经费都已经捉襟见肘,而且这还是建立在这册子是真货的基础上,万一收了本赝品,这五百块岂不是要他自己垫付?

    这样想着,岳霆便打算和对方商量,请人去京师图书馆找人来接洽。但那中年人却一刻都不能等,推说要是不买他就找下家了,之前还有家谈得挺好的,看在萃宝阁的面子上才先来这里的。结果等着请人来又不能做主,还要再请人,这样循环下去莫非要没完没了。

    岳霆心想着要是找京师图书馆的人,说不定真的要一个找一个,要找到能做主的人还要找能鉴定的。不过不管怎样,他还是一面暗示去找人,一面竭力地把中年人留下来。

    “哎呦,这里是在干吗啊?拉拉扯扯的,像什么样子?”一个戏谑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岳霆抬头看去,眼瞳紧缩了一下。

    倚着门口像是软骨头一样,站没站样的长袍男子,正是他一直暗中关注的沈君顾。他今天穿了一身铁灰色的长袍,外面套了件姜黄色的棉袄,领边和袖口都是绣满了云纹,带着一顶瓜皮帽,倒是有种八旗子弟的纨绔气质。

    “沈二少!二少你来得正好!快来给掌掌眼!”萃宝阁的老板如同见到了救星,一溜烟地跑过去,拽着对方的手腕就往雅间里拖。沈君顾慢慢悠悠地在沙发上坐好,一旁的伙计呈上水盆和洋肥皂,便懒洋洋地开始洗手。

    “这位爷……不是被禁止出入琉璃厂了吗?”岳霆见萃宝阁的老板和沈君顾熟识,不禁低声问道。

    “哎呀呀,当然是表面上禁止啦,这沈二少要是过来帮忙掌眼,那自是最好不过的了。二少要不是过来破坏我们生意的,我们欢迎还来不及呢!”

    果真是双重标准。岳霆撇了撇嘴。

    “对了,你知道沈二少鉴定的规矩吧?”萃宝阁的老板忽然问道。

    “什么规矩?”岳霆的心里升起了不好的预感。

    “无论鉴定的宝物是真是假,都会抽取实际价值的一成作为鉴定费啊!”萃宝阁的老板恨铁不成钢地看着岳霆,仿佛耻为与他同是古董界的人。

    岳霆沉默了半晌,才缓过劲来,“就是说,如果这书是真的,我还要多付给他五十块?”

    “是的是的。”

    一块钱等于六斤上好的猪肉,五十块等于三百斤猪肉!

    一文钱逼死好汉啊!

    那边沈君顾倒是泰然自若地翻开了那《四库全书》,没两下就叹了口气道:“行了你啊!不用心疼那五十块大洋了,这书连五块钱都值不了,真是又白忙活一场。”

    雅座内的几人闻言均一愣,那中年人首先跳起来嚷嚷道:“你这娃子是什么人?为什么说这书是不值钱?是不是不想买?不想买我就去别家,有人买!”说罢作势便要把沈君顾手中的书抢回来。

    “啧,这书册虽然首钤有‘文津阁宝’四个字的朱印,也有‘纪昀复勘’的黄笺,卷尾钤也有‘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方印,纸也是雪白的开化纸,字也是端正的馆阁体楷书,确实毫无破绽。”沈君顾笑吟吟地掰着手指头数着,“这印鉴、这黄笺、这纸、这字……啧啧,这造假造得也忒费劲了,最后只换个五百块,我都替你们糟心。”

    那中年人气得直哆嗦,却并不反驳,而是把那册书拿回来用牛皮纸包上,抬腿就要走人。

    萃宝阁的老板和岳霆对视了一眼,分别一左一右挡住了对方的去路。岳霆直接朝沈君顾拱了拱手,道:“沈先生,请指教。”

    沈君顾推了推鼻梁上的圆片水晶眼镜,伸出三根手指,淡淡地说道:“有三点,可以判定这本书是假的。”

    “三点?”岳霆震撼,这人只上手了片刻,居然就看出了三点?果然闻名不如见面,相传此人鉴定古董神乎其技,却没料到会如此神奇。

    “第一,墨的味道。”沈君顾吸了吸鼻子,仿佛还在不满这本书糟糕的墨香味,“其他版本的《四库全书》我没见过,但文渊阁和文津阁这两套是最初时写的,所用的贡墨都是出自四大墨家之一的函璞斋。函璞斋的主人汪节庵善制集锦墨,其墨烟香自有龙麝气,经久不衰。我小时候翻过一些《四库全书》,都快被熏晕了,对那股味道敏感得很。这本没有。有着‘文津阁宝’四个字的朱印,又没有该有的贡墨墨香,所以,假的。”

    “这本书又没有保存在书箱里,也许墨香早就散了呢!”见没法走,那中年人便嘴硬地分辩着。

    “第二,这开化纸。”沈君顾压根就没理他,“开化纸是乾隆年间最名贵的纸,细腻柔软,洁白莹润,不易折毁。只是因为时局混乱,纸厂都已经倒闭,你们能找到留存的开化纸来仿造这本书,已算是不容易。但记住,四库全书用的是最上等的开化纸,而上等的开化纸常常带有一星半点的微黄晕点,宛如桃花零星盛开,所以也称之为桃花纸。这书,只是普通的开化纸罢了。”

    “也许……也许只是这本没有用得上桃花纸!”那中年人的反驳已经岌岌可危。

    “快说第三点!”萃宝阁的老板催促道。

    “第三……”沈君顾还没有说完,那中年人瞧见萃宝阁的老板已经听得入神,看到了破绽,便夺门而出。岳霆只来得及一伸手,把对方怀里那本册子扯了下来。那中年人也无暇顾及,一溜烟地下了楼跑了出去。

    “算啦算啦,做人留一线。”萃宝阁的老板摆了摆手,自去通知圈内好友。他们能做出一本赝品,自然也能做出第二本。只要通知到了,就会多留一个心眼,不会多花冤枉钱。

    萃宝阁的伙计识趣地换了热茶上来,便离开了,雅座内只剩下沈君顾和岳霆两人。

    岳霆捏着手中薄薄的书册,五味杂陈地坐在沈君顾面前,虚心请教道:“沈先生,第三个原因是什么?”

    沈君顾喝着茶,抬眼瞥了他一下,“就那么想知道?”

    岳霆理直气壮地点了点头道:“没错,我要付沈先生鉴定费,自然所有鉴定理由都要听。”他说得一点都不心虚,反正对方说这假书总共都不值五块钱,那十分之一撑死了也就五毛钱,这五毛钱他还是付得起的!

    “哦,第三,是因为这本书的原件在我手里。”沈君顾轻描淡写地吹着手中盖碗茶的茶沫。

    “什么!”岳霆震惊地瞪大了双眼。

    “别用看嫌疑犯的目光看着我,我也是前几天才到手的,今天就给京师图书馆送去了。”沈君顾轻哼了一声,“别以为只有你在追查这本书。”

    岳霆恍然,怪不得今天会收到那个中年人卖书的消息,恐怕也是收到了什么风声,才急急忙忙想要找冤大头出手。

    “不过,这书还是有问题。”沈君顾把盖碗放了下来,轻叹道,“这假书是原原本本地照着文渊阁的版本临摹的。”

    “哦?从何处判断?”岳霆把书册放在沈君顾面前,洗耳恭听。

    沈君顾却并未翻开,而是看着这封皮淡淡道:“在《四库全书》之中,文渊阁的版本是最好的,因为是第一套完成的,所誊写的字迹和图案都最完整。而文津阁的版本,我翻过,这本《周髀算经》因是算经,里面有许多图示。基本都是先写文字,图示后期统一绘上去的。有可能中间出了什么差错,那文津阁的版本之中竟还有整幅空白,忘记了作图。公家办事,总是不免马马虎虎,倒是正常。”

    岳霆恍然,沈君顾之前翻看书册,恐怕就是在看那些空白的地方。至于什么墨啊纸张的,恐怕只是参考罢了。

    “这既是照着文渊阁的版本仿的,只有故宫经手的人才有嫌疑……”沈君顾的话没有说完,但未尽之意,岳霆也听得明白。

    故宫里,应是有人闲不住了。

    岳霆却一点都不奇怪,每个人都有阴暗面,米里生出蛀虫也是顺应自然之事,找出来便罢了。他倒是在意另一件事,目光闪烁了片刻,终于忍不住开了口。

    “沈先生,故宫南迁在即,傅老师也经常念叨起先生的名字。我观先生仍有爱护国宝之心,何不回来一起南下呢?”

    沈君顾脸上的笑容立刻就消失了,他那双藏在水晶眼镜片后面的眼眸犀利了起来,目光烁烁地看着岳霆。

    岳霆毫不回避,他觉得自己的提议并没有什么不对,自从知道沈君顾这个人的存在之后,他就调查了对方,觉得这样的人才真心浪费。

    沈君顾忽然笑了一下,食指敲着酸枝木的桌面,调侃道:“这位先生,我还不知道您姓甚名谁,就这样交浅言深好吗?再者,你说傅同礼念叨我的名字,为何不亲自来请我回去?”

    岳霆一听他这个阴阳怪气的腔调,就知道其中有些事情是他没有调查清楚的。

    沈君顾无意多谈此事,他把浑身刺猬一样的气场一收,又重新变得吊儿郎当,向后靠在椅背里,朝岳霆伸手扬了扬道:“鉴定费,欢迎惠顾。”

    岳霆看着那只在上下晃动的手,有股气堵在胸口,好半晌才挤出两个字,道:“多少?”

    “四毛六分钱。”沈君顾很认真地说道。

    岳霆沉默了片刻,起身道:“我知道这附近有一家很好的茶馆,请你喝杯茶吧。”

    你是谁啊?说请沈二少喝茶就喝茶?沈君顾刚想嘲讽两句,对方身上的气质就倏然一变。

    这个看起来无害的男人,收起了脸上的笑容,居高临下地盯着他淡淡说道:“另外,我叫岳霆,岳飞的岳,雷霆的霆。”

    沈君顾睁大了双眼眨了眨,不知道为什么这个看起来有些不起眼的人居然会有种居上位已久的气势,让人无法轻易地推脱拒绝。虽然只是转瞬即逝的一刹那,但沈君顾却因此严肃了起来。

    一个据说只在故宫当助理的小人物,又怎么会有如此气势?即使对方是主动做出来给他看的,沈君顾也没有办法视而不见。

    “四毛六分钱,该给的鉴定费不能赖账,我沈二少也是有规矩的人。”沈君顾硬着头皮抗议道,不过在岳霆烁烁的目光下,沈君顾眨了眨眼睛立刻续道,“当然,付过鉴定费之外,如果你还是坚持要请本少喝茶的话,也不是不可以的。”

    岳霆盯着他看了片刻,不爽地从怀里掏出五个硬币,丢了过去。

    “嘿嘿,承蒙惠顾啊爷!”沈君顾笑眯眯地接在手里,数了一遍揣在怀中,之后麻溜地站起身,跟着岳霆出了萃宝阁,往皇城根儿下走去。

    穿过几条胡同,没多远就到了前门大街。这一路上,岳霆一言不发,沈君顾就一路不紧不慢地跟着他,两人一前一后地溜达到一处福德茶楼,上了三楼的雅座,从这里正好能看到不远处故宫的红墙绿瓦,在午后的阳光下闪烁着金碧辉煌的光辉。

    “呦!这里的一杯茶,可是比鉴定费还高呢,真是让岳爷破费了啊!”沈君顾心情颇好地打趣道。

    岳霆却并未多言,而是叫了小二,点了两杯上好的雨前龙井。

    沈君顾见他都没聊天的意思,也不自找没趣,兀自拿起桌上的报纸开始翻看。

    其实游逛北平街头的沈家二少,是个并不经常买报纸看报纸的纨绔,每天在茶馆戏院里坐坐,国家大事市井趣闻都会纷纷入耳,压根没有看报纸的必要。

    不过偶尔看看,还是挺有趣的。沈君顾瞄了几眼戏院即将上映的戏曲广告,还有一些财经新闻,再翻一面的时候,突然脸色一变。

    这……这些乱七八糟的报道都是谁写的?!

    “《论故宫西迁之优劣》《故宫西迁内幕秘闻》《所谓的珍宝都是赝品》……”岳霆一边低头喝着茶,一边徐徐地说着报道题目。近些时日,许多报纸都专门开辟了专栏专页,讨论故宫西迁的这件大事,众多学者各抒己见,简直就是一个个血雨腥风的战场。

    沈君顾听着岳霆报的这一系列文章名,有许多都不在他所看的这张报纸上,连忙翻开其他报纸查找,越看越是生气。他虽然因为个人原因离开了故宫,但却知道那些人大部分都如同他父亲一般保守固执,以守护这些中国历史文明的传承为己任,又怎么可能像这些报道那样,把珍品占为己有?

    “这些耍笔头子的,真是太不要脸了!上嘴皮子和下嘴皮子一碰,随随便便就抹黑别人!”沈君顾气得七窍生烟,差点把手中的报纸都撕了。

    但他也是聪明人,最开始的愤怒过去之后,沈君顾便想通了岳霆的用意,抖了抖手中的报纸,轻哼道:“这都是你安排好的?想要用这个来激我?”

    “沈二少可是太瞧得起在下了,我怎么可能有能力安排这些报纸都登什么?”岳霆眼皮子都没抬一下,“不过话说回来,这些报道的十之七八,都是一个人写出来的。”

    “一个人?”沈君顾一怔,又翻了翻手中的报纸,“你是说一个人换了好几个笔名,分别投稿给不同的报纸?这些文章有的支持故宫西迁,有的不支持,这都是一个人写的?丧心病狂吧!他图什么啊?”

    “此人本名姓胡,名叫胡以归,是《光华日报》的编辑。他只身在北平,但他的家人都在东北,前些日子东三省沦陷的时候,被日军残忍杀害。从他得到噩耗之后,就变得愤世嫉俗起来。”岳霆不介意跟沈君顾透露一些自己的手段能力,虽然接触的时间很短,但岳霆已经摸清楚沈君顾是典型的欺软怕硬,要不是害怕硬押他回去会引起傅同礼的警觉,岳霆早就亲手绑他回故宫干活去了。

    沈君顾莫名地觉得有些背脊发寒,但环顾了一圈并没有发现有什么异样,才继续回到原来的话题道:“那这胡以归自个儿跟自个儿掐得这么起劲儿,为了红?为了抹黑故宫?这多大仇啊!”

    “东北军不抵抗政策,造成了东三省沦陷。这胡以归应是不理解为何连保护国土家园百姓都不肯的政府军队,居然还加派人手护送古董南下。那个拍卖古董换飞机大炮的提议,也是他最先用笔名在报纸上提出来的。”岳霆轻叹,其实这说起来简单轻松,但实际上其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形势根本无从判断孰是孰非,而胡以归就借此偷换了概念。实际上若是这批珍宝真的被拍卖,换得的金钱是否能真的买来飞机大炮,又或者换来的军火对准的目标能否是侵略者,这其中的变数谁也说不准。

    根本没有胡以归想得那么简单。

    沈君顾显然也是想到了这一点,皱着眉陷入了沉默。

    岳霆见沈君顾有所松动,也没再说什么。有时候跟聪明人对话,说得越少反而效果越好。他把脸转向窗外,嘲讽地笑了笑道:“至于胡以归为什么要把这事儿闹大,喏,可别小看这报纸,从昨儿个起,这里就有学生们开始游行,看这趋势,恐怕会愈演愈烈。”

    沈君顾早就听到了外面吵吵嚷嚷的声音,就是一直没注意而已。他闻言连忙探出头去看,果然见一群穿着藏青色校服的学生在拉着横幅和标语喊着口号游行着,每个人都慷慨激昂,觉得自己肩负着拯救国家民族的使命。

    不过游行归游行,沈君顾也并不把这些学生们放在眼内,要知道自从两年前放出故宫即将南迁的消息时,就游行不断,这帮学生们总是觉得自己呐喊了呼吁了,就会有所改变。实际上这些都是错觉,若这样喊两声走两步就能逼退侵略者,那还用得着飞机大炮吗?

    相比之下,沈君顾更在意的是另外一件事。

    那个胡以归做了这么多,明明应该是很隐蔽的,但岳霆却了如指掌。

    谁更可怕一点,显而易见。

    而这么可怕的人,居然藏在傅同礼的身边。

    沈君顾喝了一口面前已经冷掉的茶,微凉的茶水滑过喉咙,彻骨的寒意一直渗透到了心底。

    自以为在暗处就可以翻云覆雨的胡以归,并不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尽在别人的监视之中,他此时正在相隔了两条大街的北平火车站对面的茶馆里蹲守着。

    胡以归今年二十五岁,年纪轻轻就爬上了《光华日报》副主编的位置,之前他还是一副意气风发的微胖模样,但在这一个月内已经迅速地消瘦了下来,颓废憔悴,眼神却比起以前愈发坚毅。

    他其实过得还算不错,薪资丰厚,再加上不菲的稿酬,足够他在北平过得非常滋润了。本来还想着今年攒了点钱,可以买个房子,把父母和小妹都从东北接过来享福。结果,噩耗如晴天霹雳一般传来。

    胡以归觉得自己在那一刻就已经死了,现在留下的躯壳,是为了复仇而活。他知道自己手无缚鸡之力,参军也就是当炮灰的命,所以只能以笔杆为枪杆,在自己擅长的战场上与人厮杀。

    接到了线人的消息,今天负责故宫南迁的押运官会抵达北平,胡以归为了得到第一手的情报,从大清早就守在这里了。桌上的茶都换了好几遍,胡以归也没闲着,喝着已经没有味道的茶水,拿着小本子记录着刚刚从茶客们那边听到的八卦。

    据说前些年有个痴迷于古董的人,把所有的积蓄都投了进去,结果妻子病了都没钱抓药,搞得大儿子自卖其身,小儿子愤而断绝父子关系,最后家破人亡。

    是个好素材,再补充添加一些吸引人的情节,就可以写个极具讽刺性的小说了。每天光是吵来吵去引经据典地掐架,许多老百姓们都不感兴趣,若是多写写这些市井八卦,说不定会有意外收获。

    胡以归奋笔疾书,好在他没忘记自己是因为什么才坐在这里的,在一个个身穿崭新羊呢军装的士兵们列队而出时,胡以归立刻停下了笔,双眼如x光一样观察着。

    这军服、这皮靴、这枪、这精气神……如此虎狼之师,不是去前线抗战,却是为了押运珍宝古董南下逃走的。胡以归越看越是愤怒,差点都要把手中的钢笔给捏断了。

    脑内立刻浮现出数个声讨檄文的标题,胡以归几乎要压抑不住胸中的怒火,直到一道犀利的目光看了过来,胡以归才掩饰地低下了头,拿起笔来做匆匆书写的模样。

    “长官,可有什么不妥?”方守发现方少泽停下了脚步,便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并没有发现什么。

    “无事。”方少泽收回了视线,深吸了一口比起南京更冷冽的空气,把那双小羊皮手套慢慢地戴了起来,“直接去故宫。”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1《玫瑰的故事》作者:亦舒 2《颜心记》作者:时音 3《交错的场景》作者:松本清张 4《月升沧海》作者:关心则乱 5《梦华录》作者:关汉卿 6《在暴雪时分》作者:墨宝非宝 7《长相思第二季》作者:桐华 查看图书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