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拾七章
天色越来越暗,黄昏已至,暮色四合,天空阴云密布,渐渐下起了瓢泼大雨。
陆秋实伫立在船头,浑身被雨水淋湿透彻,虽手无寸铁,但面对周遭殊死搏斗,血流成河,他凛然不惧,面不改色,便如同第一天追随二宫南下,遇见追兵九死一生之时一般。
人皆道他迂腐,顽固,可正是这手无缚鸡之力的道学先生,比那么多骁勇善战的将军士卒还要坚强,还要执拗,与行朝共同进退,一路走到了今天。
放眼整个海面,宋军旗帜一根根倒下,蒙军旗帜一根根竖起,他心中明白大势已去,终是天不佑我大宋
或许,是时候了。
他暗自做出了决断,于是毫不犹豫的转身走向船舱。
片刻后再出来之时,他左右手分别抱着两个年幼的儿子女儿,身后紧跟着焦眉苦脸的陆夫人。
“夫君!夫君你带忠儿和秀娘去哪里?夫君啊啊啊啊啊——”
随着一声撕心裂肺的惨叫,但见陆秋实来到船边竟是毫不犹豫的将一双儿女投进了水中,扑通两声沉闷响声,两名幼童顷刻间沉入茫茫大海,再也不见踪影。
“忠儿!秀娘!夫君你杀了他们?!你疯了!你疯了!”
然而下一瞬,正在伏地哭喊的陆夫人也被陆秋实向水中推去,陆夫人一个踉跄,死死抓住船舷不肯松手。
“夫君不要!夫君求求你!不要杀我!”
陆夫人凄厉哭喊,声嘶力竭,她哀哀切切的望向陆秋实,祈望他能放自己一条生路。
陆秋实被那求生的目光望得心头一颤,忆及多年伉俪之情,夫妻之恩,眼中亦是涌上酸涩湿意。
他长叹了一声:
“都去罢,还怕我不来么?”
陆夫人忽然明白过来了丈夫之意了,事到如今,或死或降,已别无他路。与其活着受尽凌辱,不如一家人在阴司地府再团圆。
“夫君,妾身先走一步黄泉路上,奈何桥畔,妾身与忠儿秀娘等着夫君”
她惨然一笑,带着满腔不舍之情,含泪最后望了陆秋实一眼,而后缓缓松开双手,翩然坠落,身躯自此沉入滚滚浪涛之中.
陆秋实换了一身崭新的绛紫官服,方心曲领,乌履锦绶,如同过去每日在临安朝堂时一般郑重其事。
他来到船楼之内,觐见赵正,抚衣正冠,恭敬下拜,沉声道:
“陛下,国事至此,无法挽救,死无所惧,唯气节耳!陛下应为国而殉,徽钦二帝受辱已甚,陛下不可重蹈覆辙,请陛下恕臣逾越之罪!”
满室宫女内侍跪倒一片,哭嚎不止,赵正懵懂的望向眼前匍匐跪地的陆秋实,他所说之话他并不能全然理解,但他眼前却隐约浮现了临安旧梦,禁宫大火,临别之时父皇看向他的最后一眼,万语千言,尽在不言中。
于是赵正缓缓点头,用稚嫩的声音答道:
“朕准奏。”
陆秋实再次拜了三拜,而后迅速起身,脱下外衫包起案上的玉玺,背起御座上的幼帝,向窗边走去。
推开窗扇,但见外面风雨大作,漆黑混沌,喊杀声与雷雨声震耳欲聋,如修罗地狱一般可怖。
他手上使力,搂紧了背上的赵正,缓慢而坚定道:
“陛下,我们上路。”
说罢,陆秋实纵身一跃,就这样扑向了那鲜红与浓黑交织成一片的波涛中——.
方此时,裴昀与颜玉央正在甲板上奋力杀敌,忽听蒙军之中有人指着船楼上,高喊道:
“快看!是宋帝!”
裴昀猛然回首,但见一团黑影从船楼窗畔跃下,径直向大海坠落。
这一刹那,在她眼中无限放缓,四周火光与刀光,杀戮与干戈通通都消失了,万籁俱静,八荒寂灭,天地间便只剩下了那一道如流星般划过天际的弧线。
不知是耳闻还是幻觉,裴昀觉得自己竟然清晰地听见了落水之声。
扑通——
那是周鼎的碎裂,秦鹿的悲鸣,长安的大火,马嵬坡的暴雨,那是汉人江山的绝响,是大宋王朝最后的一句遗言。
天地寂静一瞬,而后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响彻整个崖门:
“宋帝死了!”
“宋帝死了!”
大宋祥兴二年,二月初六,崖山海战,大败,丞相负幼主跳海而亡。
自陈桥兵变,太祖赵匡胤定都东京开封府,历经中原一统、女主临朝、庆历新政、熙宁变法、海上之盟、靖康之耻、建炎南渡、议和与北伐,内禅与党争大宋一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共历一十八帝,至此灭亡。
从此,东京若梦,临安如烟,樊楼倾倒,西湖水干,清明汴河沉寂,千里江山褪色,东坡乘风归去,易安销魂黯然,岳阳楼淫雨霏霏,醉翁亭酒冷人散,大江东去浪淘尽,晓风残月杨柳岸。
一山还一水,无国又无家。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啊啊啊啊——”
裴昀肝胆俱裂,五内俱焚,不禁仰天长啸,声音嘶哑凄厉,如杜鹃啼血,子归哀鸣。
武威侯府誓死效忠的山河,裴家世代坚守的江山,再也不复存在了。
那温山软水的江南,繁华如梦的临安,她终是再也回不去了。
悲愤之下,丹田真气逆转,经脉逆行,她忍不住哇的一声,呕出一大口心头血,如脱力一般,软绵绵的瘫倒下去。
“阿英——”
颜玉央眼疾手快,上前一把将她搂在怀中,连点她周身大穴,半拖半抱着将她带下了御舰,乘上了他来时的那艘哨船。
宋帝既死,两军大乱,无人再顾及得上这一艘小小的哨船。在高大老的驾驶下,哨船灵活的在混乱的船阵中左挪右移,就这样突破重围,驶入一望无际的大海,将崖门的腥风血雨,国破家亡都远远的抛诸脑后。
孤帆远影,一去不回.
「但见幼帝落水而亡,汉人江山毁于一旦,关山南北终落到了鞑子手中,裴昀肝胆俱裂,五内俱焚,不禁仰天长啸,凄厉悲凉。
“大宋既亡,我等臣子何存?!”
他擡头用通红的双目最后望了一眼这黑雾弥漫,不见天日的夜空,握紧手中残破的长剑,横剑便向颈间抹去——
说时迟那时快,利刃入肉,森然见骨,碧血如注,染透青衫。
一代忠臣良将,仁义侠侯,自此以身殉国,一命归泉,呜呼哀哉!
时人诗云: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南北英雄传·终回》说书人墨七郎杜撰
便在陆秋实背负幼帝跳海的半个时辰前,宋军主帅林世俊浴血奋战,与蒙军白刃肉搏,身负重伤,力战至最后一刻,英勇牺牲。
阵前督军的谢岑迫不得已接过了指挥权,即刻下令所有战舰砍断铁索,自行突围。而他自己率领了二十艘精锐战舰拼死向船队中央冲去,欲救援御舰。
方才他派去接驾的哨船始终没回返,他心中有不详的预感。
此时此刻的海面上,宋蒙两军已经混战成了一片,御舰周围环绕着无数的船只,每一艘都想突围,每一艘都想阻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纠缠不休。
战舰费尽全力,才终于突破重围,挤到了御舰旁边。谢岑顾不得许多,手脚并用爬上御舰,片刻不停的向船楼内赶去。
船楼内不见以往的人影攒动,却是一片空荡,所有人都不知去向了何处,只余绫罗细软,金银碎片,一地狼藉。
谢岑疯了一样,四处寻找着,终于,在太后寝室之内,他寻到了站在窗边,头戴龙凤珠翠冠,身着祎衣礼服的程素宜。
“太后娘娘,官家何在?”
谢岑颤声问道,他立在门边,竟再也不敢上前一步。
“官家去了。”
“陆大人去了。”
“裴大人也去了。”
程素宜恬淡一笑,温婉中透着苍凉,她一字一顿道:
“我忍死至今,只为赵氏一块肉罢了,而今我可以去见先帝了。”
说罢她俯身一跳,猛然从窗边扑了出去,投水自尽,从容殉国。
“不——”
悲愤交织,血气上涌,急火攻心,谢岑只觉眼前一黑,就这样晕死了过去.
“谢大人,谢大人醒醒”
不知过了多久,谢岑被人唤醒,疲惫的睁开双眼,但见天高海阔,晨光熹微,噩梦一般的长夜竟已是过去了。
他浑身湿漉的躺在岸边沙石滩上,面前盔甲破损,形容狼狈的将士,乃是军中招讨副使杜贵清,他身边还有零零散散十几个遍体鳞伤的士兵,是他们救了自己。
“官家我军”
谢岑欲开口相问,可嗓音已是嘶哑的不成样子,便连一句完整的话也串联不起。
杜贵清知晓谢岑心中所想,七尺男儿刹那间红了眼眶,哽咽道:
“谢大人,你看——”
说着他扶起了谢岑,指引他看向面前的大海。
但见旭日晨光映照下的海面,遍是战后杂乱狼藉,破碎的残木,残损的战舰,染血的旌旗,焦黑的头盔,折断的弓箭,还有一望无际,密密麻麻的浮尸。
这其中有士兵、文官,有宫女、内侍,还有一路随军的工匠、百姓,十万军民齐跳海,赴死殉国无生还。
谢岑被眼前惨烈壮景震撼在地,竟是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从古至今,哪有这般的王朝,哪有这般的国家?天子死社稷,军民殉江山,何等气节!何等傲骨!
大宋败了,可终究不是一败涂地,崖山海战,虽死之日,犹生之年!只要汉人气节不屈,傲骨不折,这个民族就永远不会消亡,终有一天,驱除鞑虏,光复河山!
然而那一天,他终是看不见了。
想他谢岑前半生,系出钟鸣鼎食,书香门第,得天独厚,目空一切,持才狂傲,心比天高,自比谢安东山再起,欲效孔明辅世长民。到头来,十年一场繁华梦,灯火阑珊,曲终人散,亲友绝,爱恨空,国破山河碎,君亡社稷倾。
结束了,一切都结束了。
他将自己一世因缘都挥霍尽了,而今,也该归去了
“听闻蒙军已寻到了官家的尸首,得到了玉玺,应当很快便会撤军了。待敌兵退去,我等再去寻赵氏宗室,再延续大宋国祚谢大人!谢大人你去何处?”
杜贵清犹自不甘心的谋划着,忽见身旁的谢岑起身,不顾自己披头散发,破衣烂衫,摇摇晃晃的向岸上走去。
“我为赵氏,义尽仁至,天意如此,吾事毕矣。”
他只扔下了这句话,而后便头也不回的走远了。
从此,世人再没见过这姑苏谢氏的倜傥公子,这风流薄幸的多情郎君,谢岑二字自此湮灭于滚滚红尘,浩瀚史册,再无踪迹。
「谢岑,字疏朗,谢家第三十四代家主谢若絮嫡长孙,大元至元十六年,于宝陀山大光明寺落发出家,青灯古佛,终老此生。谢氏子孙屡次寻访,不得见。及至皇庆二年,病逝,埋舍利于雪涛山灵骨塔。
临终绝笔: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为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姑苏谢氏宗谱·第七十三卷》谢氏子孙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