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疑犯,太让人惊讶了
他莫非如此做,是将太子当成了与我等一样的疑犯了。
可显然他和上面两位贵人沟通过,所以,坐在上位的两人脸上都没一丝儿异样。
所以,太子被人抬了进来的,与夏候商一起,一左一右地安排在堂前两边。
太子脸色不好,坐在椅上,下半身用一方绣了龙纹的方锦搭着,坐姿与前面不同,有点儿竖不直上半身,如果有乌木齐在这里,肯定会目不转睛地朝他受伤的那地方瞧,可惜,他不在,所以,坐在上面的那几人目光都不敢望向太子……怕自己管不了自己的好奇心。
太子坐在椅上向上边拱了拱手行礼,皇太后道:“行了,你身上不好,不需多礼。”又对三位大人道:“开始吧。”
她的话慈蔼祥和,可惜太子神色并没有一丝儿高兴的模样,只是拱手恭声应了。
他神色萎靡,不过几日时间,他原本一张圆润的脸便尖削了许多,平日眼里无时无刻流露出来的笑意温暖被略有些张惶的眼神代替,一见而让人生莫名的怜悯之意。
永乐帝望了望太子,轻叹了一口气:“太子,昨晚上可还好,那些药吃了,还痛吗?”
他忽然在这样的场合,以这样的语气与太子闲话家常,让太子一下子语气哽咽起来:“父皇……儿臣,一切皆好……”
夏侯商原本垂着头的,听了两人的对话,更是微微地将头垂了几分,晨早的阳光从雕花的木帷窗投射进来,照得地影斑驳,有几个光点投在了他的背上,原是灿灿如金的,不想却让我看出几分萧索出来。
永乐帝便又叹了一口气,目光转了过来,眼眸望向厅堂外面的虚空之处,道:“你一向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不会让朕太过操心的,朕需要什么,你也会千方百计的讨朕的欢心,让朕达成心愿,说起来,除了给了你一个太子的身份,朕仿佛没给过你什么……”
听了这话,堂上堂下一片默然,三位大人脸上虽是不动生色,可只怕人人皆在想,这还叫没给什么?我想给我的儿子或未来的儿子的儿子,都没得给呢!更在心底想,皇上今儿个是怎么啦?怕是昨天被宁王气着了,见到了另一个乖儿子,未免触景生情,有了对比。
太子听了,从椅子之上想挣扎起身,旁边有内侍忙扶了,永乐帝把手往下按了按,他这才重新坐定:“父皇,儿臣是您的儿子,讨好您,不是儿臣应该的吗?”
永乐帝抬起眼深深地望着他,这才转过去,道:“是呀,应该的,你一向都乖,也机灵,会揣摩朕的心思,有时候朕嘴里不说,你只略一观察,便明白了……就像前年,朕暗地里派人找一位流浪的优伶,不知道派了多少人出去,都没有找到,可是没有几个月,你却帮朕找到了,朕心里不知有多高兴……”永乐帝嘴里虽说着高兴,可脸上却没有半点高兴的神色,反而带了与太子相似的茫然。
太子这才感觉心底有些不安,问道:“父皇,儿臣做错了吗?”
此事牵涉皇室密辛,可让人奇怪的是,永乐帝却并未叫一干人等回避,古莫非三位大员听到此处,已经不安起来,纷纷站起身道:“皇上,臣等愿在厅外等候……”
永乐帝道:“不必了,这本不是什么大事,你们跟随朕的时间长,原就知道的。”
这三位年纪相差不了多少的大人,原就是由永乐帝亲手提拔,而三人也不负永乐帝所望,全成了清官。
三位大人坐立不安地落坐之后,永乐帝才叹道:“太子一向有孝心,即使你做错了什么,朕都不会怪你,朕都只会以为,你不过为了让朕了了心愿而已,太子,你说,朕说得可对?”
永乐帝说完,眼神便殷殷地望向了太子,目光之中充满了希望。
太子抬起头来,迎着永乐帝的目光,在椅上行礼道:“父皇,那自然是的,从小儿臣就将您当成了儿臣一生的目标,儿臣以后只要及得您万分之一,儿臣于愿足已……”
他脸上表情微动,言词肯切,偏话语中更是含了一种道不出的慕孺之情,听者无不感动,可他话已说完,永乐帝便还是朝他望着,两人对望了一个五个弹指,永乐帝才转过头去,仿佛希望着他还能说出什么来却没有听到,略有些失望。
只可惜,太子此人,一向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的。
他不知道,自己已经失掉了这个良机。
永乐帝语气中的疲惫便露了出来,道:“让墨子寒进来吧!”
堂上三位大人显然也不明白为何传唤墨子寒,三人互相对望着交换了一下眼色。
我与梅夫人媚月等跪立一旁,无人理睬,我们三人的前边更有内侍的衣角挡着,所以,我倒不必要垂目而立,可以微微抬起头来,将厅堂内众人的表情打量个清楚,自然,有些看不清楚的,便由我在心中想了个八九不离十。
墨子寒却是一身青衣走进来的,头上王冠已除,腰间未缠莽带,与平日里的样子大不相同,竟有点像被人除却了身上的官袍才准许进门。
永乐帝道:“你将昨晚向朕交待的,再对太子说一遍吧。”
他不提堂上其它人,单提太子,已经让太子略有了些慌意,我跪在侧边瞧得清楚,平日镇定的他,居然想回过头来往墨子寒这边望去,可略动了一下脖颈,想是醒悟了过来,只将左手抚了抚椅子的扶手,便将头定住了。
墨子寒一揭青袍,跪了下来,声音淡淡的:“本人原是西疆一名流浪武人,行走于草原之间,做些独门独户的买卖……”他迟疑着解释了一下,“就是有时将一些往西域各国行商入货的商人的商品劫了……又找机会卖回给他们……以接济些穷苦牧民……”
自坐定之后,一直是永乐帝问话,皇太后几乎没有出声,这时她正喝一口茶,便将茶盖往茶杯上一丢,叮地一声。
墨子寒忙道:“小人只是偶尔,有了余银,便丢给他们几两……草原上的人送了小人一个外号,名叫玉面郎君……”
第九十二章宠臣,如此的宠
说出这个外号,他语气略停顿了一下,众人自是知道,他这个停顿并非因为此外号带给了他什么脸面,而恰恰相反,一听这外号,大家便明白了,江湖上此等外号与下三滥的采花贼地位相差不了多少。
厅堂内一片寂静,无人打断他的话,但那三位大人眼神之中的鄙夷之色,却是毫不掩饰的露了来。
“小人有一次失了手,撞在了外出微服私访的太子殿下手里,原来他是要将小人送往府衙的,可看清了小人的容貌,便改变了主意,将小人带回了京师,更是派人教导小人礼仪规矩,后来便被皇上封为近身侍卫,再后来……”
墨子寒重重地磕了一个头:“小人也不曾想到,小人会得皇上如此宠幸,小人并没有什么治国之材,也没有什么特殊本领,小人只是按太子殿下教的,能逗皇上一笑而已……”
永乐帝声音中的疲惫便更深了:“你和太子,看来是时有来往的?”
“不……不常有……只是,只有一次,太子殿下要小人想办法去要一个女童……小人原不想去的,小人作梦都想不到还有这样的富贵机会,当然不想失去,可小人的一切,皆是太子给的,小人唯有去了……小人的名声不好,所以,这女童不过是一位小官的放逐之女,若小人买回来当奴婢,也是可以的,想是没人能怀疑到太子殿下身上,可没想到,却被宁王殿下的花美人见到了,找借口搅黄了这件事……”
听到了这里,永乐帝已经微闭了眼睛,众人等了半天没听到问话的声音,正不知所措,到底还是古莫非机灵,接着问道:“那你怎么向太子殿下交待?”
墨子寒道:“太子殿下一开始大怒,但不知道为什么,过了几天,却叫我不用再想办法了。”
我自然知道他为什么不再想方法,因为,他以为自己找错了对象,所以,不如将错就错。
古莫非朝永乐帝那边望了一眼,见他依旧微闭了眼,只得又问:“那你知道为何太子殿下要这名女童?”
墨子寒道:“小人不知。”
按照审案程序,接下来便应该询问太子了,可永乐帝没有开口,皇太后更是像尊佛一般地坐着,古莫非只得硬了头皮将头转到太子那边,问道:“太子殿下,此人所说一切,是否属实?”
太子脸上皆是苦笑,神色显得既凄惶又伤心:“父皇,您竟不愿意再望儿臣一眼了吗?儿臣所做的一切,皆为了父皇您啊,儿臣知道,您一直在寻找这个人,儿臣虽不知道这人是谁,但儿臣不应该为父皇您达成心愿吗?至于这蔡菁,都因儿臣知道她身上或许有君家将留下的阵图,那帮逆臣伏诛之后,儿臣一直没有找到那阵图,可儿臣不想打草惊蛇,使朝廷上下再起波澜,所以,才让墨子寒想办法……”他停了停,见永乐帝的眼依旧没睁开,竟然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艰难地跪下,伏首磕头,“父皇,儿臣见她进了宁王的府中,以为以二弟的性子,最终会弄清楚此事的,可儿臣等了许久,也没见到动静,以为二弟并不知道此事,于是派人暗地里查探,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如果二弟真不知道,儿臣也好通知于他,让他想办法查找,可儿臣没有想到,那玉佩却是在二弟书房的暗格里找到的。”
他将头在地上磕得咚咚直响,永乐帝这才睁开了眼睛,朝他望了一眼,眼里有痛惜之色,似乎想离开椅子,上前去扶起太子,可屁股还没离座,皇太后咳了一声,他的屁股便又贴回去了,道:“你们这些奴才,找死啊,还不扶起太子……”
今儿事关体大,其实侍候太子的内侍监只来了一个,还是个比较老的,看来是皇帝亲自派的,所以,那中年太监只得急忙上前去扶太子,我看得清楚明白,这位公公行止之间举足若轻,几乎毫不费力地将他扶了起来,原来,这位的武功也高得很。
古莫非见场景尴尬,忙转移话题,恐是想起还有两个重要证人还没传唤呢,于是道:“花氏,墨子寒所述,是否属实,你恰好路过,将蔡菁救走,有没有得到他人指使,还是你自己的行为?”
我忙磕头道:“妾身那日外去采办些丝线,在大街上看到了那路被押解的犯人,见这位女童可怜,再加上妾身与墨子寒有些过节,大人您是知道的,女人总是小心眼一点的,如果说受人指使,妾身绝对没有……”
古莫非自然不会听信一面之词,转过头问媚月:“蔡菁,你来说说,实情可是这样?”
蔡菁只是跪在地上发抖,喃喃道:“我不知道,奴婢不知道,那块玉佩,是奴婢弄丢的,不关王爷的事……”
她答非所问,在古莫非看来,却是情有可原的,这么小一个姑娘,年少之时便遭了大祸,要被流放充军,从一个养尊处优的小姐变成一位婢女,难怪她一见到官,便惊慌失措了。
“……不要杀我,不要杀我……你们不要杀我……”
听到媚月反反复复地说着那几句话,古莫非却怀疑了起来,轻声问道:“小姑娘,你说什么,谁要杀你?”
或许是古莫非慈和的话起了作用,她微微抬起头来,眼内却是极为慌乱的样子:“不,不,没有人要杀我,他们认错了……”
这句话听在旁人眼里,只叫人认为这不过是她惊慌失措下的言语而已,可我瞧得清楚,太子殿下的后颈一下子伸得笔直。
我心中冷笑,不错,你没有找错人。
不过,有人让你以为找错了人而已,接下来的惊喜一波一波地等着你呢。
古莫非尚在沉吟,永乐帝语气中的疲惫之色却更为清晰:“太子,这名女子,你可有印象?”
他指着的,却是梅夫人。
永乐帝今天的话有些奇怪,一下子将墨子寒找来作证,一下子又问起了梅夫人。
第九十三章女人啊,你到底是谁
“父皇,她不是李士元的孙女吗?”太子向永乐帝拱手回答,头缓缓地转了过来,仿是依照永乐帝所求,仔细打量梅夫人,实际上却是眼眸如电般地扫了媚月几眼。
他没注意到,梅夫人原是半垂着头的,听到他的话,却将头微微抬起,冷冷地朝他望了一眼,长长的眼睫毛遮挡着眼眸,半垂之间,那眼色竟然利如鬼魅。
永乐帝长久没有出声,古莫非等根本不知道内情,也不知道怎么往下询问,三人只得垂目坐着等着。
厅堂内又陷入了沉默之中,且气氛压抑,如风雨欲来。
最终皇太后倒是开了口:“梅姬,你走上前来,让太子看看,他还记不记得你。”
梅夫人伏首,磕了一个头,腕间的铁链磕在大理石制的地板之上,清脆作响,道:“奴婢遵命。”
她站起身来,缓缓地向前走了几步,来到太子跟前三米远的地方站定了,向太子微拂行礼:“疏钟已应晚来风,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不知您还记不记得妾身?”
自梅夫人开始第一句哦吟,太子的脸色便已大变,直至她念至最后一句,他的脸色已变成钦青之色,握在贴金扶手上的手,微微发抖,不用他开口,龙座凤椅之上坐着的两位贵人脸上同时露出失望之色。
“不,本王不认识你,你是李士元的孙女,养于深闺之中,本王怎么会认识你!”太子利声而喝。
梅夫人自衣袖之中拿出一方锦帕,那锦帕原由最好的绡丝制成,颜色本是洁白如雪的,可这一方锦帕却因为时日久了,变成了黄色,锦帕边缘更是绣线毛生,成残旧之态,可帕角那一朵红梅,却依旧灿若天边彩霞,没有一点旧色。
“当年的物件之中,妾身唯一剩下的,便是这方锦帕了。”梅夫人轻声叹道,“妾身其实很怕连这样东西都不能保住呢,妾身很怕忘了,妾身原是一个什么人……”
冷汗自太子的额头滚下,染湿了他的鬓角,他想站起身来,可他身边的内侍却体贴地握住了他的左臂,低声道:“小心一点,太子。”
他一手挥开那内侍的掌握,大声道:“父皇,难道你听信这个贱人的谎言?”
永乐帝失望之极:“太子,看来你已经认出了她?”
太子喃喃地道:“我怎么能认不出她?当然能认出……”他的笑声之中带了些苍凉,“醒时空对烛花红……你以为,只有你醒时空对烛花红?”
他说最后一句话的时候,目光已经转向了梅夫人,神色冷酷却夹着少许的怀念之意:“那一日,本王有些不忍,没派人下去寻找,怕看见软玉红罗变成断玉残锦……”
梅夫人将那方锦帕轻轻叠起,握于掌中,轻声一笑,凄凉而自嘲:“当时没有派人下去,几日之后再派人,发现了那具身穿绡纱红罗的女尸,虽然那女子已被山壁的碎石割得面目全非,却已是心中大安,当即让人引火架材,以火葬之……说起来妾身还是要感谢太子一番心意的,在我们西疆,火乃圣洁之神,那一次妾身如果真的死了,倒真能永登极乐。自是不同于你们中原,唯有凶死者才能火葬。”
太子脸上没有了刚进门时惹人同情的茫然与仓皇,眼中俱是冷厉与阴郁,咬牙道:“你知不知道,本王走到这一步,有多难,为什么,你就一点都不能体谅本王?”
梅夫人脸上却依旧含了笑意:“妾身原出身于西疆,是为蛮夷之女,不懂中原礼仪,可妾身却记住了太子随口对妾身吟出的诗词,只觉得它美得如夏日雪山岭的彩虹,让妾身在睡中都笑了出声,妾身尤记得眉郎曾对妾身道: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要和妾身一生一世一双人,只可惜,那‘心有灵犀一点通’,最后的作用,却是救了妾身一命。”梅夫人转头向太子:“要成为帝王的人,心终是狠一点的,其实,那一晚上,妾身已经准备答应你了,可没想到,你连自己的骨肉都不放过,为免我以后牵挂,露出破绽,竟要人动手毒杀,四年之中,你从来没有抱过她,那一晚,却抱着她,让她坐在膝上,给她喂了一碗米糊,目光之中全是不舍,我便知道,她也不能容于你了……”
梅夫人说话的语气已没了忧愤激怒,反而平平淡淡,嘴角尤带了浅笑,仿佛在述说别人的故事,可正是这种平淡,却更让人感觉到底下的风起云涌,波澜诡异。
“是谁救了你?”太子轻声道。
“是谁救了我,你难道还猜不出来?在西疆,有谁有这样的胆识,敢于火中取栗?他虽然身首异处,但他留下来的暗棋,一旦触发,依旧可以让人永不翻身!”
听了她的话,堂上又是一阵沉默,没有人追问这个人是谁,也没有人喝止梅夫人语气中语焉不详的敬仰。
“只有十五六岁而已,本王前去西疆之时,第一眼看见他,便有些惊讶,这样一个脸上尤有稚气的少年,会是十战不败的先锋将领?可接触久了,本王便知道,皇室之外,人杰之中,当属此人,可本王没有想到,粗豪的举止,实则是为了掩饰他的心细如发,本王在西疆呆了近半年的时间,初始只是为了慰军,可那个时候,他的心底想必就有了提防吧?如果知道他早已步下暗棋……”
太子如此一说,堂上便无人不知他说的是谁了,古莫非三位大人脸上就露出了些许尴尬,悄悄向龙座凤椅上的两位贵人望过去,想得到指示,是任太子说啊,还是不让他说?
说起来,太子虽没点名道姓,但着实说的是本朝的叛逆吧。
可两位贵人喝茶的喝茶,打坐的打坐,无人看得出他们在暗示什么,古莫非等只得如坐针毡地回头坐了,听任太子继续往下谈。
“本王的行宫,在博尔城中,慰军之后,大半时间便留在了城中的行宫,可没曾想,还是不能稍缓他心中的疑虑,早派人盯住了本王的举动……”太子回过头去,向宁王道:“二弟,想必你也在其中吧?要不然,你怎么这么恰巧地救了这位‘李沐非’?”
第九十四章李代桃僵,原来这样奸的
夏侯商神色有些渺茫:“他一向是心思细密的,可皇兄说错了,救她,却是因为他向本王提及:李士元虽老年有罪,但不应祸及子女。”
所以,本王才出手救了。
“对桑融来说,有什么地方能安全过二弟身边?有什么身份能安全过‘李沐非’的身份?他深知我心,知道如果是二弟救了‘李沐非’,就如在二弟身边安上了一枚炸药,未到一举击中二弟软肋之前,本王会让这枚炸药用得其所,所以,本王不会动他。”
听了太子的话,古莫非等人脸都绿了,太子和宁王明争暗斗,朝中上下一向都知,但在人前尤是弟友兄亲的,哪有像现在,两人仿佛在分析棋局对手,将所行部署一步一步地道出?
三人互望一下,皆想,太子疯了疯了,彻底疯了,摆明了不当着太子了!
我此时倒是有些暗暗佩服太子的,此人拿得起放得下,常年策谋之后,功亏一篑,甚于尴尬之地,身前占有其负心之人,也能侃侃而谈,面不改色,言语之中对让他身中陷阱的人还能佩服不已,如果他当了皇帝,略阴狠一点,确实也能保江山几十年不衰的,所以,皇太后早年才没有坚决地反对其立为太子吧?
所以,他虽知道了自己的败局,反而脸上有了微微的笑意,转头柔声问媚月:“小姑娘,你今年多少岁了?可知自己生辰?”
媚月抬起头来,眼神之中俱是慌意,自觉地欲向左靠去,被没曾想到得梅夫人已经不再她身边了,这一靠就靠了个空,于是将身子缩成了一团,低声道:“禀太子,奴婢不记得自己多少岁了……”
梅夫人走回她的身边,依旧跪下,搂住了她,眼里有了泪花:“他答应妾身,一定会保住她的性命,还开玩笑地道,即使本将军死了,也也不会死!所以妾身才将她交给了他,虽然妾身只见过他一面,但那个时候,妾身已经没了办法,只能将他当做救命早,想不到,他真的说到做到,将她送到了妾身的身边,眉郎,你叫人破卷她的衣袖,也没有发现她肩头的那朵梅花,那是因为,他总是比你先行一步!”她解开媚月的领口,轻轻地扯开她的衣领,肩头露出的地方,一片雪白,可她用手指指甲轻轻地在她肩头挑了挑,一片肉色的皮肤便随指尖而起,皮肤下面,是一朵梅花形胎记。
太子脸色惨然,又仿佛忽地松了一口气:“原来如此。”转头望向墨子寒,“怪只怪这个奴才,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偏偏再花美人的面前挑挟。”
梅夫人一笑:“眉郎,当年你恐是想过,你以后会有无数的子嗣,不乏豪门世家的女子为你生的嫡子嫡女,一位蛮夷女子生的女儿,对你来说,算得了什么?女凭母贵,以后自是也不能帮你什么,还不如我这个做母亲的能带给你的利益大,所以你才下了狠手,可你却没想到如今……你只剩下这一滴骨血了吧?”
梅夫人的话题正戳中她的伤痛之处,太子脸上虽维持笑意,可眼睛之中却是一片惨然,只问道:“本王要受伤,你早就知道了?”
梅夫人笑了笑:“不,妾身不知道,但妾身知道,你查出了其父当年在战场上受伤是怎么回事,正因为如此,妾身才找上了他,将妾身的姓名和女儿的性命交到他的手上,因妾身知道,他一定会是你的死对头!谁叫秦家与你是为一体呢?秦家做的孽,不由你来承担,由谁承担,而他做事,一向干净仔细,绝不会留一点手尾……”她的目光不经意地扫向太子的下半身,又收了回来,“妾身知道你受伤之后,便知道,此伤不可愈,正如其夫当年一样!”
听了她的话,古莫非三人再也不能控制脸上的震惊之色,三人不由自主地对望一眼,从相互的眼色之中都已经看出来了,原来,太子的伤还是有内情啊!
于是,三位大人目光转向了我,其意不言而虑:这李沐非是假的了,这花美人看来也是真不了,看来真是曹德宝所述,花美人当真是草石公主?也和那人有关?那人之计当是一环套着一环!
所以,古莫非悄悄一挥手,原本站在廊柱之下的内侍,便不动声色地站在我的身后了。
防着我突起爆发呢!
他们想必也是明白,这梅夫人原来是太子身边的一名侍妾,很是得宠的,还为他生了一人女儿,可不知道为什么,太子却要她帮他做一件事,未免节外生枝,还要杀了自己的这个女儿,于是,这位梅夫人便逃了出来,向那人求救,那人得了这枚好子,自是善加利用,李代桃僵,将她不知道怎么的,弄成了李沐非,又让宁王殿下救了她,让她呆在宁王的身边,这个小女孩,却送到了蔡志和大人的府上,被他认为亲生女儿,时隔多年,多不知道怎么给太子查到了,于是叫墨子寒去查个究竟,可墨子寒办事不牢靠,被花美人撞见了,花美人为了报复,出手搅了其好事,加上墨子寒挑破这女童衣服,没见到梅花胎记,便以为找错了人,因为花美人是宁王府上的,花美人究一名罪囚,等于宁王救了,惹下的麻烦也是宁王的,所以太子便以为在宁王身边又安上了一枚刺,也就没再查下去,只能今日一击必中。
可谁曾想到,无论炸弹和刺,其目标都是太子。
三位大人眉来眼去,虽并未出声,但古莫非下笔在纸上写了几行,其他两位大人更是斜着眼睛朝那纸上看,微微点头。
梅夫人一番叙述,太子如丧考毗,坐上两位贵人不发一言,永乐帝更是连责备都不知道如何说了,见三人的动静,便皱眉道:“古爱卿,你们私下里议论什么?”
这话已是非常不满了,古莫非等忙离席道:“皇上,臣等只是在想,这君贼幸而早已伏诛,如若不然,等其年纪渐大,当为国之大贼!”
说着,将手里的纸举起,递了上去,众人看得明白,上写八个大字:将谋不轨,国之大祸。
第九十五章连老父的家事,你都要插手
古莫非道:“太子处置自己的侍妾,手段虽狠,但为其家事。此若托身于太子,当属太子家产,自是有太子殿下说了算,但却被此贼利用,挑起皇室纠纷,却会始则唱邪谋以误国,中则挟虏以要君,依老臣看来,如果他未伏诛,日后必成大祸!”
他的意思,所有的一切,皆是那君贼某及,太子所犯之事,杀妾灭女,在一般人来说,或许是泼天大祸,可对皇室来说,却是家常便饭,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自是说给天下人看的,真正实行起来,肯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
所以,他在暗暗提醒永乐帝,可千万别中了那死人的挑拨离间之计,擅换太子,以动国之根本。
他这话自是大的太子之心,夏侯渊感激地回头看了他一眼,道:“多谢古大人为本王说话,但本王错便是错了,虽则是为了……”他抬头望了一眼永乐帝,才轻声道,“本王最对不起的便是怡儿……其实本王上一次,只是想找回她而已。”
太子殷殷地望了望媚月,嘴里唤的,却是她原来的小名,只可惜她那里还记得,只抬着茫然额眼睛回他,将头缩在梅夫人怀里。
太子向宁王拱了拱手,道:“二弟,我想求你一件事,不知二弟能否应承我?”
太子虽则手段阴狠,但已成如此模样,夏侯商不由得脸上有些惨然,便应道:“皇兄尽管吩咐。”
“二弟,我已经成了这个样子了,对以后也没有什么期望,只想和女儿共度余年,梅姬虽是你的妾室,但我还是希望你能将她归还于我,让我在以后的日子能好好地补偿与她们。”
夏侯商未答,梅夫人尖叫道:“你别妄想了,切身就是死,也不会回到你身边的,妾身宁愿带着怡儿,改姓为秦,春耕夏织,也好过待在你身边!”
太子苦笑,脸上已有了惨然之色,喃喃道:“本王不逼你,不逼你……”
人之性子,哪会这么容易改变?一个阴狠算计惯了的人,那会短短时间之内就变了?相比堂内人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太子如此一番做作,却也给古莫非等一个为他开脱的借口。
古莫非三人便跪了下来,向永乐帝道:“皇上,不可轻言废立啊,太子虽有错,但身不在此位者,何人不谋划算计?太子如今已有子嗣,既遍他的伤不好,也可先封其为公主,日后招赘驸马,日后生了儿子,再赐以国姓,后继便有人了,况且天朝良医众多,定能治得好他的。”
三位重臣如此一说,永乐帝便犹豫了起来,朝皇太后望了一眼,问道:“母后,您看?”
皇太后叹了一口气:“皇上,您还没问清楚,太子为什么比妾灭女呢!”
永乐帝便回头道:“太子,你这么做,当年到底为了什么?”
如此一问,太子脸上便又现了犹豫之色,其实此时,他陷入了两难境地,如果说了原因,便自打嘴巴,因为他送墨子寒到永乐帝身边,自称是不知道永乐帝为什么会找一位优怜的,说了原因,便告诉永乐帝,其实他早就知道永乐帝为什么找这位优怜了。
不错,他想让梅夫人侍候的人,便是永乐帝了,当年,他偶在身毒商团里见到桑容,喜欢他的美丽清纯,便将她带回了太子府,虽因她的出身低微,并未给其名分,在却是度过了一段极为美好的时光,桑蓉还为他生了一女,但桑蓉又一次外出,被微服出巡的永乐帝见到,却让他念念不忘,便撒忍受查找桑蓉的下落,此时被太子得知,感觉奇怪:桑蓉并不是什么天姿国色,父皇后宫美女如云,为何偏偏对她另眼相看?他想讨永乐帝欢心,也想弄个清楚明白不是,于是,他便暗地查访,哪知让他查出一个多年前的皇室隐秘,原来,永乐帝未作太子之时,极喜四处游历,古,赵,陈三位大人就是他游历之时结交的,永乐帝面容英俊,人有年少,如果不发生点才子佳人的故事,那就不正常了,可他好遇不遇,与上课却是西夷偷潜入中原玩耍的公主,此公主名唤西玛,其母是西夷可汗侧室,很得宠的,彼时西夷势涨,边疆战事一触即发,一个当朝太子与敌国公主相恋,其结果可想而知,当时的皇后,如今的太后自得棒打鸳鸯了,可永乐帝年青之时也是一个极固执的脾气,宣宁要美人不要江山的誓言,居然连皇帝都不想做了……后来嘛,江山还是被送到了他的手上,西玛公主消失无踪,听闻西玛消失之时已有身孕……
太子此时才明白,为什么父皇非要找到这桑蓉不可,桑蓉也是西疆之人,从容貌上看,与西玛公主却有些相似……他自是知道桑蓉和西玛确实没有什么关系的,但只要父皇对他有些留恋,封妃自是不在话下,再用些手段,江妃娘娘只怕更是入不得父皇的眼。
太子没有回答,梅夫人却冷笑开了口:“皇上不知道知道太子为什么要将奴婢送给您吗?逢郎欲语低头笑,比喻搔头落水中。他正是见了这幅被您藏在御书房的画,见奴婢和那坐在船头的女子有些相似,才叫奴婢入宫的!”
永乐帝大怒:“朕岂是此等禽兽不如之人,你是朕的儿媳,朕怎会强求你入宫?”
话才说完,他才恍然:“难怪,他要你了无牵挂……”
桑蓉这样的身份,太子自是不会让永乐帝知道,这样的心思,到底引起了永乐帝的不满,虽是为了讨好自己,但将一个他自己的妾室送至老父身边,这算是怎么回事?这不是乱了伦理吗?
他不看太子,仔细打量了一眼桑蓉,冷冷地道:“你有什么凭仗,能如此?”
桑蓉抚了抚面额,叹道:“妾身被那人请大夫磨骨削皮,只是为求和以前容貌不同,再在脸上刺上刺青,虽与李沐非容貌不甚相似,再只要脸上有字,再以乱发遮面,身高和她相差不了多少,在军营之中不过待了三两日,还未被李家家奴发现不妥之处时,便被人救出军营,蹍转来到宁王府中,在除掉脸上刺青,有事一番折腾,自是再也不与那船头女子相似了。”
第九十六章如果不止如此,你还能被原谅吗?
太子送桑容入宫,自然没安什么好心,不过为了宫中的局势倒各皇后那边而已,但在永乐帝看来,却是全为自己着想,想讨自己欢心,所以,他倒是真觉着可以原谅太子这一回了,朝中大臣,自己的母后,谁不这么干?当然,没有人有太子这么绝,将自己用过的妾室都送往老父处。
可这不是没送成吗?
永乐帝开始还感觉太子极为可恶,认为他瞒了自己许多事,可被他一辩解,待到弄清了所有之后,心里已经准备原谅太子这一回了,转头又询问皇太后:“母后,您看……?”
皇太后叹了一口气,道:“太子虽有不对,但正如诸位大人所说,不是什么罪大恶极之事,那墨子寒虽说有点胡闹荒唐,但到底没闹出什么大事来,贬为庶民就算了,此事便作罢,继续往下审。”
太子还待责己之罪,装模作样地想要争辩,才刚开口唤了一声:“皇祖母……”
皇太后便打断了他的话:“行了,好好儿对你的女儿就行了!”
堂上对比鲜明,皇太后的确是非常地不喜欢这位太子的,永乐帝却是喜欢这个儿子的,看来,永乐帝和皇太后确实在拧着干。
不过此事多多少少在永乐帝心底投下了阴影,这太子连这事儿都敢算计,还有什么不敢的?
审案的院子,是一个三进的院子,最后一进便是案审正堂所在,审案之时,外面的大门是关着的,此处厅堂之中,更有一个屏风挡着,此件事既已告一段落,梅夫人和媚月便被带了下来,墨子寒也被送进独间看守,因而,堂上只剩下了我,夏候商,太子三人。
我自是明白得很,太子之所有这样轻易地被永乐帝等原谅,皆因他所伤害的,所利用的,不过是地位卑微之人,并未对他人造成什么伤害,但如果,他害的人,不止如此呢?
跪在地上的膝盖,与坚硬的大理石相接,已经感觉不到痛楚了,在听到古莫非指责君犯“唱邪谋以误国,挟虏势以要君”之后,我便感觉不到了痛楚,多场征战,万千将士的死伤,换回来的,只是这两句评语而已,我忽然有些赞同老父的话了,他说过我的计谋策划强过他许多,但为人却太过柔软,是不是当真只能“挟虏势”才能保得君家性命?
听到堂上惊堂木响起,我才忽地惊醒,抬起头来,古莫非冷冷地道:“花氏,要不要曹大人再来指证……?”
我有些茫然,反问于他:“指证什么?”
他大怒,终于有了一些官气,道:“大胆……”
此时,却有小黄门从侧门匆匆地跑入,行至廊柱下站着的管事之人身边,附耳向他说了句什么,那公公便匆匆地跑上堂,行至永乐帝的身边,低声向他奏报:“皇上,皇后娘娘驾到,在门外跪着,请求您接见……”
“她怎么来了?”永乐帝皱眉道,“真是什么事,她都要凑上一脚!”
皇太后便道:“算了,让她进来吧,她这个做娘亲的,不见自己的儿子,自是不放心的!”停了停又道,“江妃对她这个儿子倒是放心。”
如此一说,潜在的意思便是心中有鬼自然不放心,心中没鬼的,那自然放心了。
皇太后的话,永乐帝自是不接的,只对那公公道:“让她进来吧。”
中门大开,皇后由两名宫女扶着,走了进来,一进门,没有行礼,首先朝太子那边望了两眼,见他好端端地坐着,先松了一口气,这才跪下行礼,待皇帝叫她平身,她又不起了,反而连磕了两个头才道:“皇上,母后,太子是臣妾自己的骨肉,敏儿是臣妾的远房侄女,谁受了委屈,臣妾心里都痛,可启茹既然已经去了,臣妾求母后,皇上放过太子这一次,逝者已亡,母后……”
她这番话,听得堂上之人如坠云雾,不知所措,太子一急,便叫了出声:“母后,你说什么?”
可两人之间不对劲,已被皇太后看在了眼里,她冷冷一哼,目光扫过太子,太子便如遭雷击,不敢再出言,她笑了笑道:“皇后,你可要做祖母了,太子早年生的女儿找到了,都有八九岁了呢……”
皇后抬起头来,喜道:“母后,您不怪责太子?”
皇太后叹道:“启茹去得早,也没给太子留下一儿半女的,虽说她的去世,确是因为太子……但皇后说得好,逝者已逝,他怎么都是哀家的嫡亲孙儿,哀家怎忍心让曾孙女长年颠沛流离之后,再遭家变,这个女儿就过在死去的太子妃名下吧?”
皇后松了一口气:“母后,有您做主就好了,您不必担心,臣妾知道启茹是您的侄孙女儿,臣妾定会好好安抚,有您做主,想来他们也不敢大闹,事情都隔了这么多年,既使他们开棺验尸,又能查得出什么?
他们说太子用毒,终是道听途说,能有什么证据……?母后,您自是向着自己的亲孙儿的……”
堂上众人听了她话,各现出不同的颜色来,永乐帝的表情冷冷的,还夹了一层意思便是:这个蠢妇,果然蠢。而太子则脸色惨白灰败,可让我奇怪的是,他的视线不由自主地转向媚月;至于那三位大人,又开始盯着桌上的砚台死瞧了。
听到这里,皇太后刚刚还和煦的脸瞬间便沉了下来,太子更是顾不得礼仪,利声而喝:“母后,您胡乱给儿臣栽些什么赃?”
皇后原是唠唠叨叨地说着不停,也没抬头望上面望,一望之下,人人脸色冷冷地看着她,她这才知道不妙,祸原来从自己这张嘴里出的。
“皇上,你们不是在审启茹病亡这单案子吗?怎么……不是的……?”
皇太后连声冷笑两声:“哀家今儿可大开眼界,怎么也想不到,哀家倒真养了一群好儿孙!”
第九十七章杀妻灭子,又能如何?
她这一骂,将堂上所有皇家之人全都骂了进去,永乐帝脸上就有些挂不住,脸色沉了下来,冷冷地望着太子。
宁启茹出身于皇太后母族,虽不如宁启瑶那么得宠,但到底是宁家人,此案如果属实,当真是皇家一大丑闻。
永乐帝转过脸望了皇后的时候,露出了厌恶之色,心底可能在想:如果不是这个蠢妇,这样事私底下解决便算了,还能遮掩得过去……
太子哪里还顾得身上的伤,一咕噜就滚了下地:“皇上,皇祖母,母后受人蒙骗,儿臣绝没有做此等事!”
如果有乌木齐在这里,他肯定会惊讶地问:“真没做?你连自己的女儿都差点杀了,再杀一个,手不会软?”
永乐帝好不容易才把对太子的失望压了下去,又被他掀了起来,他语气又疲惫了:“太子,你能说句实话吗?”
他这句话当真比对他严词逼供更让太子心慌,太子一向依仗的,不过是永乐帝的宠爱罢了,永乐帝有点和皇太后唱反调,皇太后喜欢宁王,他就喜欢太子,太子也识趣,将他哄得极为高兴,加上宁王对他冷淡疏远,他便将所有对儿女的希望全放在了太子身上,只要太子不犯大错,有皇帝的爱护,皇太后也不会逆了永乐帝的意思的。
所以,如果失掉了永乐帝的心,太子的地位当真是汲汲可危啊……
永乐帝虽则不喜欢宁王,但无可奈何之下,也只能扶宁王上位了。
那一瞬间,我能感觉到太子心底的惊慌,他声音颤抖:“父皇,那毒,当真不是儿臣下的……或许,或许……是她们互相争风吃醋……”
“皇后,你怎么说?”皇太后冷冷地道,“别打掩护了,此事既然能传到你的耳里,你以为人家就没有准备?你还能遮挡!”
她意思是说,你们没有机会对口供了,此事并非偶然,恰巧在审案之时闹到了你皇后那里,指使着你来这里闹,时间控制得恰恰好,那操纵此事的人暗地里肯定留了一手,不会轻易让你们灭口的,事实真相会传至我这里的!
皇后虽然不太聪明,但在宫内多年,到底历练了些心计出来,略一想,便想通了,不敢看自己的儿子,只垂首道:“母后,有人作证,启茹那年冬天得了寒症,太子每日亲自端了药给她,说是……说是每日里下微尘大小的砒霜,连御医都查不出来她的病症……只是开棺之后,有一节尾骨呈黑色……”
皇太后叹了一口气,声音忽然变得轻柔了,让人听了身上寒毛立立:“那你告诉哀家,那人说太子为什么会毒杀太子妃?”
皇后冷汗如浆:“说是太子妃得知太子欲送自己宠幸过的一名女子入宫,有一日和太子吵架,威胁太子,说是要将此事告之皇上……太子为了不让其破坏,所以……”
太子额头在地上猛磕,抬起头来,额头已见青肿:“母后,不是的,父皇,祖母,不是的,儿臣怎会因此事就杀妻?那不过是一位奴婢而已……既使儿臣做错了,父皇,祖母不也原谅了儿臣?”
他在说你们现在不是原谅了自己了吗?我知道你会原谅我的,所以,我怎么会冒这么大的风险杀妾呢?
皇太后冷冷地道:“那是因为,你事先并不知道,哀家和皇上会不会原谅你,渊儿,你一向力求完美,又怎么舍得在皇帝的心底留下此等劣迹!”
永乐帝失望透顶:“太子,人无完人,既做错了,改过来便是了,你是人子,并非当真的天之子,怎么会没有错处?”
皇太后道:“那还不是因为你平日对他期望过高?”又道,“宁王就不同了,你对他却是没有期望……”
永乐帝被皇太后气着了:“母后,怎么又是朕的错?”
三位大人脑袋被一连串的变故震得脑袋反映不过来,对皇帝和皇太后的当堂扮嘴,也没有反映过来,隔了好一会儿,听到堂内一下子安静了,这才有人反映过来,轻轻地道:“此事当真蹊跷,如此机密这事,也被人传了出去?”
众人的神经都绷得有点儿紧,陈涵义的声音在堂内就大了一点,屋子里面的,都是人精,经他一提醒,全都反映了过来,对啊,皇后来得真是来凑巧了,不知道有人做了多少的布置,才让她相信皇上和皇太后在暗地里审问太子,更是准备废立了,所以才让她慌了手脚,闯了进来。
永乐帝更是用冷冷的目光望了地上跪着的皇后一眼:“脑袋不知长到了哪里!”
皇后望了望跪在椅子下边的太子,又抬头望了望龙椅之上坐着的永乐帝,秀发之上虽是满头珠翠,脸上脂粉薄布,却也遮挡不了其脸色的灰败。
皇太后叹了一口气:“平身吧,你先立于一旁,启茹之事另案再查,等三位大人审完此案,早做计较。”
皇后虽是被准许进入厅堂,可自己也知道兹事体大,因而将贴身宫女全都谴在门外同,皇太后叫她起身,无人扶着,她唯有自己站起身来,众人瞧得清楚,她勉力想站起身来,却双腿打颤,几乎又跌坐了下去,幸好皇太后瞧侍候太子的那名公公望了一眼,那公公非常有眼色,马上绕了过来,扶了她,这才勉强起身,在堂下站着了。
而太子也被扶上椅子,脸上有痛苦之色,浑身微微颤抖,也不知是因伤口痛,还是因事被揭发而恼怒痛苦。
至此,此案已如一锅混水,堂上的宁王,太子都有了嫌疑,宁王的事昨天没弄清楚,太子又被揭出杀妻灭女之事,两人半斤八两,没一个好的,可因为如此,也让永乐帝转移了视线,对宁王所犯之事便没有那么怒气凛冽了。
在古,赵,陈三位大人看来,太子所犯之事,虽是杀人之罪,可这只是民之小罪,而宁王犯的却是大罪,如若坐实,每一项可都有谋朝篡位之嫌啊。
第九十七章此起彼伏,怎生得了?
可因为皇后明显的被人指使自暴了太子的罪行,三位大人便顺着往下想了,莫非宁王真是被人栽赃的?而此时,永乐帝被太子之事一闹,头脑也冷静下来,想起宁王昨日的辩解,如果是昨日,他必是一点都不相信的,可经过这场变故,他望见了案台上古莫非的那张条幅:唱邪谋以误国,挟虏势以要君。
那君犯是行武之人,小小年纪就懂得李代桃疆,安排下这枚棋子,让太子犯的事今日才暴了出来,莫非宁王也被中了圈套?
我暗暗揣测着在上位坐着的几位贵人的想法,虽处于危地,心情却有几分激动,我一向只擅谋战场之策,从未象如今这样地揣测过人心,可战场也由人组成,万变不离其家,归流到处,不也一样?
夏候商收藏李士元孙女,可此“李沐非”却非彼“李沐非”那么金矿之事便要大打折加,同理,蔡箐身上玉佩,收有君家的阵图,也就有可能是被人栽赃了,如果蔡箐并非蔡志和之女,那么,如此重要的东西怎么落在她的身上?可见这栽赃之人只怕原来也不知道蔡箐并非蔡志和之女!
两单栽赃之事,却让人不得不想到了太子身上,因太子自己也承认,他不动李沐非,更不动蔡箐,就是为了给宁王埋下一个炸弹。
看了太子惨白的脸色,我心想,这不过是第二步而已,我的布置安排,还不止如此,等你明白过来的时候,所有一切,都已经晚了。
“花氏,本官问你,你既是花家养女,对花家必是熟悉之极,本官连夜询问了一应相关人等,更是听取了那花家真正的女儿林姑娘的证词,现有几样事要问你,如果你真是花家养女,必清楚无疑。”
我暗暗地想,一夜的准备,有了皇太后的坐镇,便事无大小巨细,事事皆理得清楚明白,她并没有昨天在堂上与皇帝争执,因她知道,皇帝那时正在气头之上,处事未免失了分寸,甚至没有仔细去盘查我的真假,更明白昨日那些人针对的是宁王,她任众人尽心尽力地倾情演出,却在暗暗思索布置,甚至连审案的前后顺序都安排得合理适当:她放下宁王之事不理,先让皇帝诘问太子,问清之后,皇帝心中有了比较,才会冷静地处理宁王之事,不会象昨日那样怒火冲顶,此时,再让古莫非问起我的身份真假,既使我的身份为假,皇帝有了前车之鉴,也会仔细地盘问对证,查找其中不妥,而不是象昨日一样,不分青红皂白便将所有推到了宁王头上。
太子深深了解自己的父皇,但他不了解皇太后,他能轻易地让自己的父皇怒火中烧,如果没有皇太后在场,那么,他之计谋,便成功了……就象多年前一样,皇太后的一场伤寒,养病不过月余时间,便让西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皇太后对皇帝真是苦心之极,如果她略强势一点,她昨日便可以直接指出疑点,驳得皇帝脸无颜面,可她没有这么做,而是暗地里与皇帝商议,第二天再由皇帝出头审案,旁人只会感觉皇帝的英明神武,虽受短暂蒙骗,但不失为一名圣明天子。
我心里却有点冷冷的,可惜,如果皇太后略打一个盹儿,这皇帝便要出一点儿差错,有时只是朱批上的一句话而已,便会使得生灵涂炭。
我一边思索,一边抬起头来,向古莫非道:“大人,您尽管问,妾身言无不尽。”
古莫非道:“你既为花家养女,自称年少之时便居于花家,对花家定是十分熟悉,花家发生的事,事无大小巨细,你想必也非常清楚了解,那本官问你,你养父身上冬日里常穿的那件黑色毛背心,是他猎得何物所织?”
我愕然地抬起头来:“大人所说可是家父那件唯一的貂毛背心?可大人为什么说是他自己猎得?此物乃是家父有一日入城卖了猎物,在城中购得,家父喜爱之极,一到冬日,便穿于身上……”
古莫非诤诤善诱:“那你的养父有没有说过,这件皮裘皮心,是在哪家店购买?”
我思索半晌,摇了摇头:“家父未曾提过,实在不知。”
古莫非一拍惊堂木:“满嘴慌言,连冯国栋都知道,这件背心是他的女儿看中了,便买来送给他的,你却毫不知情?”
我摇头道:“大人,既是家父亲女所送,家父不告诉我此事,想是怕我产生误会,才骗小女这件背心是城中购得!”
他这个问题问得极为刁钻,很明显,这件背心或许是随着母亲远居苏州的花凝昔所送,但此等事情,自是不会在养女花凝昔面前提及,但养女常年居于花家,养父或许不会向她说,但偶向村里人提起,或多或少会传至养女的耳内,所以,说不知道也不对,说知道却也不对,怎么都会让人怀疑,最好的答案,也许就是我这种回答了。
古莫非再问:“那好,本官问你,你说养父教你武功,你的经络才会被冯国栋查觉有异,那本官问你,你养父不过一名猎户,后虽从军,也不过官至百夫长,一名百夫长所教武功,能称得上武功高强之极吗?”
我颤颤地道:“小女不知,这武功高强的概念在哪里?养父教了,小女便学……”
我如此答话,自是破绽百出,古莫非见事情越是明朗化,便一声冷笑,回头向永乐帝道:“皇上,可否依前议而试?”
永乐帝点了点头,略一挥手,我尚在茫然之间,就见面前黑影一闪,一支手忽地伸向我的脖颈之间,如在平日,我自是百般提防,可在公堂之上,众人望着,事发突然,我自是做了最基本的自然反映:不自觉地将脖颈一拧,自头至颈而下,脖颈便如蛇一般地滑出了那双手。
我这才反映过来,跌坐于地,脸色倏地惨白。
第九十八你是公主吗?
而那边,古莫非已然大声道:“众位请看,这便是草石部族王室的绝技,无论这人武功尽失还是身受重伤,当其脖颈被人掐住之时,自然而然的,便会以此绝技脱出那人的掌握,往往出其不意,显出奇效,听闻草石部落首长落铁鹰好几次以此绝技脱身,反败为胜,身为他的女儿,自然是会此绝技的!”他转头向我,冷冷地道,“落日霞,你还有何话可说?你假扮花氏,先是混入太子府,后又混入宁王府,所求为何?太子之伤,究竟与你有没有关系?此等一切,还不从实招来?”
我眼里露了疯狂之色,不顾一切想站起身来,自然不得,被内侍按住了肩膀,压在地上动弹不得,我强撑起头,大声地道:“不错,我便是草石公主,我想做什么,你们这些假仁假义的中原人怎么会知道?
我们草原儿女,有仇报仇,有恩报恩,君将军对我们草石部落有恩,他被你们杀了,我自然得来报恩!他是我的男人,将来会娶我的,我们都定好日子了,是你们叫我做了寡妇,还让我失了半支脚,这个仇,我怎能不报!”
此话一出,看在众人眼里,我便是一个爽直冲动的异族公主而已,为了一偿自己的心愿,在宁王府隐忍多时,早已到了暴发的边缘,被人揭穿了身份,自是什么都会不顾一切地说出来了。
凡机诈诡辩之人,都相信爽直冲动之人的言语,草石公主说的话,自是比任何君家将领的言语更使人相信,因为,她的身份超脱,所求也不过小儿女的情事,而她的性格,也不会让人往谋略诡计上想。
古莫非道:“皇上早已颁下赦令,对草石部族既往不咎,公主应当体谅感激朝廷所下的苦心,何苦为本朝一名祸国囚犯让自己身处险境呢?”
我哈哈大笑,往日柔弱的模样已不见踪影,更恢复了几分草原儿女快意恩仇的爽利,虽是被内侍继续压跪在地板之上,却将脖颈挺得笔直:“本公主不知道你们天朝是怎么定他的罪的,为什么将他称为祸国囚犯!但在本公主的心目中,在草原牧民的心目中,君辗玉是我们的大英雄,永远都是,我且来问你们!西夷铁骑要冲破山海关之时,君家将率兵浴血奋战之时,你们在哪里?恐怕在家拥着娇妻美妾喝酒作乐吧!
杜青山一战,你知道那舍铁木被君辗玉斩下头颅之时,他当着你们中原将士的面怎么说吗?他说他在地府等着君家将,他如若死了,君家将便会兔死狗烹!一到两个月时间,果成事实!最令人不耻的是,你们中原人拿捉拿囚犯都要使诡计!忘恩负义至此,还跟我提什么赦令,如果不是草石部族躲入沙漠深处,你们找也找不到,便假惺惺地颁什么赦令,想骗我们出来,好一网打尽吧!本公主才不会上你们的当呢,今日既被你们捉了,我也没想过回去!只可惜,我不能为我的夫君报仇了!”
说完这翻话,我感觉心里痛快之极,虽借的是草石公主的嘴,但总算将我心中的怨恨尽数倾倒,看见古莫非等脸色沉如冰块,心中更是大乐。
古莫非刚喝了一句:“放肆……”
皇太后便叹了一口气,道:“落日霞公主,你年少无知,有许多事不知内情,君家在西疆所作所为,有些却是沽名钓誉的,暗底下所为,你岂能知道?就说虎山一战,朝廷花了大力气,几乎倾尽一年的税钱,制成轻骑银铠万件,又配以良驹,为了就是突击西夷大本营,以求一击既中,结束连年的战祸,可是怎么样?那一战却惨败,银铠发至君家手上,他们居然自己在上做了手脚,让轻骑军奔至西夷大本营之时,铠缀散落,害了无数普通将士的性命,为瞒骗朝廷,那君辗玉又独自率军深入军营,割了西夷首将的头颅,还以此上报功劳,获取朝廷赏赐,让朝廷有苦说不出,你说,此等奸贼,该不该杀?”
我心中暗喜,皇太后既是将那一战的前因后果详尽道出,显然心中也生了怀疑,无非是想看看我这个异族公主到底知道些什么!
于是冷笑两声,道:“皇太后,您莫非是呆在深宫呆久了,尽不知人世艰险了,君辗玉孤身带兵闯入十万大军的铁骑之中,割了西夷统将的首领,您也以为这不过是为给朝廷交待?为掩饰其在银铠之中做手脚的罪行?我想问一问您,您身边有何高手能在十万铁骑之中取人首级如探瓤取物?如此置自己生命不顾,将生死置之度外,也不过为了给朝廷一个交待?在您的心目中,你们天朝,就不配有这样忠诚的将领?”
我的话激情昂扬,对皇太后更是毫不客气,只怕自她登上高位以来,从来没有人这样对她说过话,因为她的脸色终于变了,冷冷地道:“你的意思,哀家和皇上,都冤枉他们了?”
我大声地道:“不错!虎山一战,我也参加了,君辗玉对我避而不见,我没有办法……你们不用眼含鄙夷,我们草原儿女便是这样,喜欢了就明明白白的喜欢,他不见我,我便想尽千方百计地见他!所以,听说他领兵出战,我便求了一位参战的兵士,要他将银铠给了我,我代其出战,这些银铠轻骑虽是朝廷派下来的,由君辗玉率领,但所谓的银铠做了手脚,是君家将干的,却是绝对不可能事!我来告诉你们,这些银铠是怎么出的问题!在轻骑军行至鬼岭之时,西夷的哨探便已发觉,他们点燃了五里篝火,向西夷报信,你们知道那篝火里掺了什么吗?
掺了灵酸草!草灰扑天盖地地飞到轻骑军身上,居然沾而不下!这个时候,君少将还没有瞧出其中的蹊跷来,见西夷哨探已经发现了,便命人继续加快赶路,以求在西夷未做好准备时,出其不意地突袭,可眼看快到西夷大营了,扑天盖地的箭雨向他们飞来,如果他们身上的银铠没有问题,自然不怕这勾刺箭,可这一次的勾刺箭不同,每一只都沾了绿色水液,一射到身上,只要与那沾了草灰的地方接触,马上贯穿银铠,万余人就这样死伤过半,连君辗玉那么高的武功,都被几只箭射中了,我倒是想问问,有谁愿意以身犯险,去给朝廷做个如此的交待?”
第九十九章相不相信,只在于你
我的话讲得极快,却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听完之后,堂内一片安静,过了良久,永乐帝才道:“依你的意思,那场战事,全是西夷人搞鬼?可他们是怎么知道用灵酸草烧灰沾于银铠之上,那绿色液体便会一刺极破?”
我冷声道:“这一层,小女怎么知道?小女只知道,这一战由舍铁木统率,他与君家是死对头,君辗玉会用自己的性命作赌注,来博个朝廷封赏?”我毫不掩饰地将目光转向太子,“只怕与西夷舍铁木暗通款曲的,另有其人……!”
以草石公主坦白爽直的性格,这毫不掩饰的敌意自是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怀疑,让我奇怪的是,太子坐于椅上,却我的挑衅却毫无知觉一般,只目视前方,眼无焦点,思绪不知飘向哪里。
当年的将领兵士,早已死得七七八八,未死之人,也已四散,那些兵微之人所说的话,又有何人愿意相信?
自那一战起,朝廷虽是颁下了奖赏,但想必也暗生了怀疑吧。
所以,与后面发生的种种联系一起,永乐帝便以朱批颁下圣旨:如查有实证,则令太子便宜行事!所以,太子才胆敢将君家将领全斩杀于西疆断头台上。
古莫非三位对望了一眼,赵廷义便道:“单凭你一人所说,哪里做得了准?就算这场战事事实如此,可君家将与西夷皇族勾结,参与他们的汗王之争,才在杜青山倾尽全力杀了舍铁木,他们私底下还有交易,至于是什么,本官不方便让你知道,只是想告诉你,君家将打个为保卫朝廷的口号,实则却是只为自家打算!”
我哈哈大笑:“你别告诉我,君家将得了西夷承诺,在西夷划分一方,准备自立为国吧?草原上人人都知,这是舍铁木为了获胜,发布出来的流言,连一个普通的牧民都分得清楚哪一句是真,哪一句是假,怎么你们就分不清楚了?”
皇太后沉声道:“你是说,草原上的牧民都知道此等流言?”
“当然!”
古莫非便道:“怎么可能,此等机密之事……”
皇太后嘿嘿两声冷笑:“这种大案,如此草率,你们当的好官!”
皇太后自是在指桑骂槐地骂皇帝了。
永乐帝脸上挂不住了:“母后,朕只想着这来往书信笔迹都是真的,上书内容也一目了然,才让太子查个清楚的,谁曾想……”
太子脸色灰白,还没有从刚刚杀妻的罪名里想出什么好办法来,又让永乐帝在当年君家将被诛的事上怀疑了起来,他既使是计谋倍出,这时也想不出了什么好办法,听了永乐帝的话,竟然没想着为自己辩护,只是呆呆地坐着。
皇后却是毫无办法,只能不停地用担心的目光打量着他。
古莫非却是个不赞成换太子的死硬派,还在想办法为太子开脱,问道:“那太子身上的伤,可是你有意为之?”
我哈哈一笑,脸上俱是计谋得逞之后的得意:“既然被你们知道了身份,我还有什么可隐瞒的?不错,我不光是为了替我相公报仇,也为了在能在你们面前说出真相!那乌木齐知道草石部落与接待过君辗玉一段日子,便找上了门来,我就将这招“灵猴刺月”教给了他,还告诉他,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他那么聪明,自然会想办法创造条件……也是你们太子太狠毒了,不过是比武切磋,非要让人重伤不可……结果报应到了自己身上!”
古莫非道:“凭你一名小小女子,怎么会有如此周密的心思,如没人指使,你要下官怎么相信?”他冷冷地望着我,“你三番两次砌词狡辩自己并非落日霞,如今却爽快承认,难道这是某人教你的不成?”
我笑道:“古大人,你不用用言语试探,想着将旁人拉了下水,好去巴结你那个所谓的主子!”说到此处,我便又将目光转向太子,再回头道,“我虽生于草原,但也明白欲擒故纵的道理,如果你一问,我便承认自己是草石公主,你们还会听我讲这么多话吗?还会相信我讲的吗?你想知道谁教给了我这一切?我自然不会你们中原人的这些弯弯道道,但是,君辗玉却熟知你们,他被曹德宝率万人追赶,被我救了下来,就知道君家完了,我要他想办法申冤,你知道他说了什么话吗?”
我学着当时的口气:“他们,怎么会让你有机会开口?除非牵涉到他们自己,让他们自己痛了,认为自己被冤屈了,才会让你开口述说。
所以,如想申冤,直达天通,只能自身先犯能通天的大罪,至此,你才有可能见到能为你申冤之人!”我冷冷地用目光扫了堂上众人一眼,“不错,太子的伤,的确和我有关,乌木齐王子向我探听君辗玉的武功,我就偏偏将这一招告诉了他,并告诉他,君少将说过,此一招武功,就算全身上下皆用百练银铠护得严严实实,也能伤了对手!乌木齐虽是两年之前问的,但我想,那个时候贵国与西夷已然和谈,想必他早就在计划这一步!我只是没想到会这么顺利,但是,如果不是因为他当年草菅人命,又怎会有此报应?”
我直承此事,让古莫非等准备了许久的问案手段来不及使出来,便没了用武之地,面面相觑之时,开始思考一个问题,照道理来说,此事与乌木齐王子有关,可场上的情神大家都看得清楚,不是自家太子步步紧逼中了人家的圈套,又怎么会受伤?那乌木齐受伤也重,如果我方以此发难,反而授人把柄……说来说去,这一切的源头,原来还是那死人君辗玉,他虽已身首异处,可他的武技,他的言行,在多年之后,却依旧为自己讨还了公道。
堂上众人万万想不到查来查去查出这么个结果,竟是一桩无头公案,除了将受害者太子的种种劣迹查出之外,竟不能一点儿气也不能给太子出,他原想着自己受了如此重伤,有可能趁机将宁王拉了下马,谁曾想摆在宁王身边的炸药全炸回了自己身上,宁王豪发无损,太子恐怕想到了这种种,好端端地坐在椅子上,忽地,一口鲜血喷了出来,溅在地上,如春日盛开的梅花。
第一百章郁郁而光,谁曾明?
早有内侍上前扶了太子,永乐帝叹了一口气:“扶太子下去休息吧。”
他甚至没有问候太子身上的伤,听到皇帝淡淡的语气,太子又是一阵急咳,用手捂着了嘴唇,四名内侍急忙上前,抬起了椅子,朝侧门而去。
皇后则向皇上,太后行了一礼道:“臣妾担心太子,想……”
皇上一言不发,只挥了挥手,她便跟着那抬椅匆匆地走了。
太子脸色灰败地被抬下,皇太后却半闭了眼神坐着,一声不发,显然已经怒极,太子杀妻灭女,只为个人小罪,但动摇国之根本,却是国家大事,至于他为什么这么做,想必当着外官的面,皇上皇太后也不会再审下去。
但是,只要引起他们心中的怀疑,就行了,朝中风向一变,自然有人将当年掩得死死的真相缓缓揭开。
至此,我心中才微松了一口气,却感觉两道目光从侧边射了过来,我抬起头来,却瞧见夏候商将头转了过去,那两道目光却是担忧而焦灼的,我原已经将生死看得极淡,也知道此事若能成功,能否再回君家村,立于村头,看木棉花开,只是一个梦想而已……反正看了也是一个死……但不知道为什么,看到他的目光,我的心却酸了,因我从他的目光之中看到了和小七一样的担忧,薄似晨雾,虽摸不着,但却将人包围缠绕,让人感觉到它的无处不在。
我以残缺的半条生命作赌,让当年的冤案得以大白于天下,心底也曾对竭力挽回我性命的小七时有抱歉之心,但只对他而已,可不知为何,现在仿佛又有了一人?
我忙将心思收拢,听到永乐帝道:“这草石公主……朕派人去沙漠,找到她的族人,再定其罪吧。”
这个时候,宁王却走到堂中,跪下行礼,道:“父王,儿臣有一个请求,她为儿臣侍妾,儿臣也曾与她缱绻情深,可否请求父王在定她罪之前,由儿臣看管?儿臣愿立下军令状,如有不妥,儿臣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众人万万想不到宁王会为一名侍妾出头,此侍妾还官司缠身,一不小心宁王便会惹火上身,与太子的薄情形成鲜明对比,永乐帝自己本身并不是一位薄情之人,见此也不禁有些感慨:“商儿,你不知道她其实心里记挂的,是那君辗玉吗?”
夏候商沉默半晌,才道:“其实,儿臣心底也时常想起西疆的……”
此话虽未明言,但其中的意思大家都明白,三位大人于是心照不宣地互相对了对眼色:听闻二皇子有断袖之弊,对象还是那君辗玉?
“你,哎,你这孩子,就是犹豫得很……”永乐帝少见地用了温和的语气与他说话……显然,与表面上恭亲孝顺的太子相比,他终于瞧见宁五的好了。
古莫非却是步出案台,向皇帝行了一礼,道:“皇上,不可,伤害皇室子弟当属谋逆大罪,理当送宗人府看管,怎可任其在宁王府逗留?”
夏候商很少求永乐帝什么事,而永乐帝也很少帮夏候商什么,太子让他失望透顶,夏候商的行事与太子明显不同,看起来他心底又略有了些希望,就想答应夏候商此事了,可古莫非一说,他便又犹豫起来,转头问皇太后:“母后,您看……?”
我发现这皇帝当真有趣,每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之时,便把问题丢给太后了。
皇太后这一次倒没有推辞着叫他自己想办法,只是想了想道:“古卿家说得对,本朝没有这等先例,将一名犯人困于王府的,可落日霞是草石部落公主,并不属本朝之人,她所犯之罪,当由本朝和草石部族协商发落,皇帝近年勤政爱民,仁义之名远播异域,与四邻关系也渐趋和睦,草石虽是西疆一个小小部族,但我朝更要小心谨慎,不能落人口实,说我天朝以大欺小……草石部落如今都未回故土,只在沙漠藏匿,对我天朝名声可不好,因此,他们的公主虽有罪,但我天朝善待之,任谁人也说不出个“不”字,岂不甚好?因而,皇帝,依哀家看,就准了宁王所求吧!”
古莫非被皇太后一番大道理砸下来,还没想好怎么回答呢,皇太后便下了定论了,他唯有闭紧了嘴巴,不再出声,其它两位大人见古莫非都给驳了回来,他们再清正,也不愿意在此等小事上和皇太后拗着,于是皆拱手道:“太后英明。”
永乐帝忙跟着道:“那便依了宁王所求。”
此等时刻,皇帝与皇太后倒是前所未有地统一和谐起来,想是永乐帝心底也暗暗后悔,心中想着还是母后目光准些,自己的几个儿子自己都闹不清楚好坏,将好的当成坏的,坏的当成好的……于是,他语气更为亲和:“商儿,你可还有什么要求?”
夏候商显然不太适应皇帝这种转变,怔了怔,抬头道:“父皇,儿臣别无它求。”
永乐帝很遗憾的样子:“有什么,便提出来啊!”
听到两人对话,三位大人又是互相对视了一眼,开始眼观鼻了,皇太后咳了一声道:“好了,好了,今儿便散了罢,以后还有得忙呢!”
说着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堂下众人忙行礼呼万岁,千岁,待皇帝皇太后退下了,三位大人也跟着行礼退下。
我跟着宁王往门外走,因跪的时间长,膝盖极痛,跨过门槛之时,差点被门槛绊倒,身子一倾,便向前弯了过去,眼看着前边那身影越来越近,一下子便要撞到了他的后背之上,他仿佛后脑长了眼睛,身子忽地向前迈了一步,于是,我的身子眼看着便离石板越来越近了,我心里不由自主地叫了一声:惨啊!
恰恰只离了地板一公分左右,就感觉腰被人抱住了,身子被翻转了过来,他头顶之上有一弯明月,衬着他高高的个子,飘带被夜风拂起扫在了他的脸上,暗暗的夜色里,看不清他脸上的表情,只觉他的眼睛如天上最亮的星星,黑色的,却能反射如碎钻一般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