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作家 | 港台海外 | 外国文学 | 青春校园 | 都市 | 韩流 | 影视 | 历史军事 | 古代文学 | 短篇 | 读书评论 | 最新资讯 | 更新
网络原创 | 言情 | 玄幻奇幻 | 科幻 | 恐怖灵异 | 仙侠修真 | 武侠 | 侦探推理 | 官场小说 | 鬼故事 | 盗墓小说 | 传记纪实 | 作家列表
  海阔中文网-读书坊->《旷野无人》->正文
写在前面

  潘凯雄

  我曾一直坚持这样一条原则:作为出版人,绝不在自己经手的出版物上留下拙名或说三道四。然而,李兰妮的《旷野无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这部书稿却让我不得不放弃这一原则,忍不住要站出来说上几句。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且远比平时终审一部文学佳作时产生的震撼要来得强劲,猛烈到了让你一时无语,闷坐在那儿发呆。良久,终于明白:所谓文学,即使是优秀的文学也根本无法涵盖这本书丰厚而现实的意蕴,这里是一声发自生命和心灵的呐喊!对于人类,还有什么比生命与心灵更值得珍重、更应该受到呵护的呢!这是一部及时而实用的作品。在这里,及时与实用绝非贬义,而是大勇气大智慧。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当今全球抑郁症的发病率为10?4%,这意味着每十人中就有一人受其影响,高居精神疾病榜首。中国的情况如何?我查不到权威的数据发布。据此,是否可以产生两点猜测:即一,我国对抑郁症的研究与关注还远未到位;第二,作为“地球村”的一分子,即使我们抑郁症的发病率不足10?4%,但恐怕也低不了多少吧?而更为糟糕的是:在中国,大约90%的抑郁症患者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可能患上了这种病,更谈不上及时治疗,他或者她的第一反应正如本书作者李兰妮的当年:“我会抑郁?笑话!”而即使是那些已经明确知道自己患上了抑郁症的人,也多是对此讳莫如深,缄默与回避成了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现在,李兰妮勇敢地站了出来,她将自己与抑郁症顽强搏斗五年的亲身经历,以原生态的“认知日记”辅以“随笔”“链接”和“补白”等组合文字实实在在地告诉你:抑郁症很痛苦,甚至生不如死,但并非不可改变,而改变的主动权就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

  这是一部勇敢而顽强的作品。这位与抑郁症顽强搏斗了五年的李兰妮早在1988年就罹患癌症,历经三次手术和五次化疗。近五年来,她一直服用赛乐特、奇比特一类抗抑郁药,病魔的侵袭使她几度痛不欲生,且深切地感受到:活着比死要艰难!然而,李兰妮不仅活了下来,而且走了出来!她不仅不再忌讳说自己的病,而且还从一个病人变成了半个专家。读《旷野无人》,你就会知道我们对人类精神疾病的了解是多么的无知。我相信,在数以亿计的抑郁症患者中,兰妮的经历或许并非绝无仅有,但在已公开面世的出版物中,像她这般癌症兼抑郁症的“双料”病人还真是前无古人。因此,《旷野无人》的写作更是一次勇敢者的艰难跋涉。往事不堪回首却偏要一次次再回首,这绝对是自讨苦吃,于是几度写作、几度停顿、几度复发,好不容易成稿,又遇上我这个无知者还要不断与她磋商文本的修改,残酷地让她三番五次再回首。罪过罪过!但兰妮从不拒绝,终成此稿。我深切地相信:有过这般生活经历,生死于兰妮都早已置之度外,所谓写作、出书、出名一类的俗事儿在她眼中实在是轻如鸿毛,但还要如此顽强地写啊写,不过只是想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与切身体会给那些还在饱受抑郁症折磨的兄弟姐妹们提供一点实实在在的帮助。

  这是一部超文本的厚重作品。“认知日记”在告诉你如何自我疗救;“随笔”上溯家族、追忆往事,意在探寻抑郁之多方成因;“链接”在传递迄今为止人类对抑郁症的经典认知;“补白”则将前三者串连起来。四部分浑然一体,我将其命名为“超文本”实属生造。其实,面对兰妮的这种写作,重要的根本就不在命名,也不在文体,而在于抑郁症之成因、病状及治疗的完整过程就这样被赤裸裸、真切切地暴露在生理的、病理的、心理的和历史的、家族的、社会的以及文化的光天化日之下。这就够了,用不着再来任何酸文。

  或许有读者会心存疑虑:李兰妮本是作家,有这个写作能力,而那些更多不具备职业写作能力的抑郁症患者又该怎么办?我想,本书的关键点并不在告诉你写不写、怎么写,而在于当你不得不面对人类各种精神疾患时,能否敞开心扉,让阳光驱逐阴霾。太阳每天都会升起,总有一天会照到你这个即使不起眼的小角落,就像兰妮在本书中告诉你的那样……2008年5月1日??

上一页 《旷野无人》 下一页
line
  书坊首页 海阔中文网-读书坊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