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女人比男人更接近上帝,因为她们更懂得爱。没有什么比孕育和生养一个小生命更能让人体会这神秘的力量。当助产士把呱呱坠地的婴儿捧到眼前,他是那么完美,让你只有崇拜和敬畏;他又是那么脆弱,一切仰仗你的哺育和呵护。剪断脐带,放他自由,从此牵挂,唯死分隔——
杨澜
人们常把女人的婚姻称为第二次投胎。其实在女人大多有独立经济收入的今天,生儿育女,才是一个女人脱胎换骨般的改变。当然,有人决定做丁克一族,也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但在这方面,我绝对还是鼓励女人要孩子那一派的。孕育生命真是太美妙了,能无保留地去爱真是太美妙了,孩子的成长真是太美妙了!但是今天的女性面临的一大身心焦虑,就是社会心理成熟越来越晚,到大学毕业了还是少女心态,可是身体还按老节奏走,生育特别是生育头胎的黄金年龄依然在22至30岁之间。以至于我有时跟公司里超过30岁还未嫁的女孩子们(她们当中有相当多的人还喜欢HelloKitty)说:“不如先解决孩子问题,再解决老公问题,时间不等人啊!”她们因为我的这番言论而大跌眼镜。
《天下女人》做过不少妈妈经,有谈怀孕的,有谈生产的,有谈母乳喂养的,有谈产后抑郁症的……第一次出现妊娠反应,第一次在超声波上听到孩子的心跳,第一次与婴儿目光相对,第一次听到“妈妈”的呼唤……都足以产生热泪奔流心潮澎湃的效果。从此无怨无悔,乐于奉献,又爱屋及乌,小吾小以及人之小,胸怀世界,博爱人类,也皆顺理成章!女人说起这个话题的毫无节制,从编导们惊人的片比(成片与素材之比)就可以看出来。如果说今天的妈妈与过去有什么不同,一是她们的知识结构不同了,不太相信坐月子不许洗澡那些规矩——人家美国女人还喝冰水呢;她们会主动地(有时是过多地)学习育儿知识,并且在网络上相互交流。二是动手能力大不如前,没有妈妈、婆婆、月嫂、阿姨的帮手,简直寸步难行——过去女人一人生养七八个孩子是怎么做到的?三是自我认知不同,做了母亲仍然可以性感时尚,爱孩子,也要有自己的空间,一个乐活的母亲是给孩子最好的人生示范。四是职业女性多,产假之后一边上班一边还要做背奶妈妈,真是辛苦。遇上出个差加个班什么的,孩子在家里哭,妈妈委屈得哭,奶涨得生疼啊。
不过好在,今天的父亲们决定出手相助了。大概是终于认识到给baby喂食洗澡讲故事换尿布,是多大的一种幸福,同时又不忍心看妻子们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孩子被搞得筋疲力尽,爸爸们开始忘我地投入到抚养孩子的伟大事业中。也许是因为没有经历孕育生命的过程,爸爸们有着天然的争宠心,总爱问孩子是更爱爸爸还是更爱妈妈。妈妈们反而不常问这种问题。黄磊喜欢给女儿多妹讲故事。有一天多妹突然问他她有没有翅膀。黄磊说有啊!在哪儿啊?什么颜色的?多大?你怎么没有啊?黄磊就拿出超级编剧的本领一路狂编,什么翅膀是隐形的啦,什么现在是白色慢慢就变成彩色的啦,爸爸的翅膀给了你啦……真能编!女儿,让老爸想象力无限。胡军常年在外地拍戏,一回家婴儿车里的女儿不认他,还大哭大闹不许他睡在亲爱的妈妈身边,害得他只好抱着铺盖睡到沙发上去。过了一个月,有一天胡军正在吃饭,突然听到有人叫“爸爸”,接着又是一声!一回头,那个小不点正扒着婴儿车的边框朝他张望呢。那个醍醐灌顶、那个头晕目眩啊——做父亲的幸福!董余庆是位室内设计师,可现在没人叫他的大名,反而是叫“木朵爸爸”。他给小女儿画的成长日记,萌翻众人。只要一提起女儿,满脸就是溺爱的神情。因为爱得热切,几乎在女儿一出生就开始担心她出嫁那天啦,那个未来要娶我宝贝丫头的人,靠不靠谱啊?他说孩子对他的改变是让他对世界多了一份信心和乐观。说到底,是孩子拯救了我们。
孩子带给我们希望。当灾难超出我们的想象,更超出想象的是人的韧性和生命的顽强。2008年我认识了不少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子女的母亲。痛不欲生实在不足以形容她们的绝望。但是生命是如此顽强坚韧,2010年,灾区的新生儿数量迅速增长。黄长蓉来自绵竹,在地震中失去女儿和外孙女。她说地震后每天晚上,她都会梦见自己的孩子,然后哭醒。她的丈夫跟她商量再生个孩子,于是她在已经可以做外婆的年龄再次怀孕。生产时她大出血,几乎性命不保,而她在极度的虚弱中唯一的信念就是把孩子生下来!她来到《天下女人》时,正逢母亲节。后来,当我第五次去到灾区,访问汶川孤残儿童救助基金在绵竹建立的康复中心时,碰巧遇上她带孩子查身体。只见她抱着胖嘟嘟的儿子,一边喊着一边挤到我面前,脸上油光光的,不知是因为兴奋还是天气炎热。“杨澜,看看,我的孩子!”她的眼睛亮晶晶的,咧着嘴笑,全是骄傲。对于母亲而言,那是一种新生。我看到在废墟上新建的城市,更看到在心灵废墟上倔强发芽的新绿。
对于子女健康的父母来说,操心的内容通常跟教育有关。在诸多教育理念中,我认同“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因为妈妈通常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更长,不仅影响着孩子对世界的认知,更对他们的情绪管理模式产生一辈子的影响。虽然我常常因为陪伴孩子时间短而自责,但也安慰自己说,如果他们看到自己的母亲勤奋地工作并且从中获得很多快乐,交到很多朋友,是否会让他们更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享受生活的精彩?正如夫妻关系需要给予彼此成长的空间,孩子也应该被当作独立的个体去尊重。父母最重要的工作是帮助孩子找到真正的爱好和特长,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成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将自己的某种意志强加于他们。人们常常过于关注一些孩子取得的“成功”和父母采用的“手段”,如获至宝般地加以传播,却不去研究他们与子女更深层、更个性化的沟通。无论是虎妈还是狼爸,都要视孩子的天赋和心理承受能力而为。还有一些广泛传播的理念,什么“富养女儿,穷养儿子”,根本经不起推敲,不论儿女,都要培养对待财富的价值观,穷有穷的尊严,富有富的节制。溺爱女儿会让她骄纵跋扈,苛压儿子易让他屈从权威。
坊间曾流传的《杨澜给女儿的14个忠告》的文章,其实是有人杜撰的。如果真让我给女儿提一些忠告的话,以下倒是我的真正版本:
1.你是独一无二的,做自己,做更好的自己。
2.忠实于自己的内心,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3.健康的身体会给你带来许多快乐,善待它。
4.做自己热爱并且擅长的事,享受它。
5.你的朋友必须是尊重你的人,否则不管他有多大魅力,远离他。
6.爱的过程中有时你会受伤,这不是爱的错,不要害怕去爱。
7.爱一个人要用他能接受的方式。
8.你会尝试很多失败,但最大的失败是不敢尝试。
9.有时不是你不够努力,只是还不到时候,耐心等一等。
10.世上有许多我们不了解的事,保持开放的心灵和疑问的能力。
11.人性有黑暗丑陋,也有光明美好,不要寄过高期望,也不必太过悲观。
12.成长是一辈子的事,能成长的人永远年轻。
13.你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你,所以不必在这方面花太多精力。
14.爸爸妈妈永远爱你。
当然我无法预设她的人生,以及她所要面对的所有难题,况且她已经显露出很强的个性,大概也不一定稀罕所谓的忠告。毕竟,那是她的人生。记得我上中学时,北京城里人们还大多穿着灰、绿、蓝。学校里要是有哪个女孩穿了红色连衣裙,那不仅是招摇,简直是示威。于是爸爸去美国做访问学者省吃简用给我买的一件红色大衣,平时只有挂在衣柜里的份儿。那是多么柔软的羊毛、多么漂亮的红色啊,在各种灰暗的颜色和粗糙的质地中,它像太阳一样散发光芒。在牛仔裤还被当作象征资产阶级思想的年代,我不敢穿着它上学,只有周末全家去公园时我才穿上它,在路人投射过来的目光中紧张而陶醉。我的女儿对色彩有着自己的看法。过12岁生日时她把我请到她的房间,要求把衣柜里红色、粉红色的衣服统统清除,因为“它们实在太幼稚!”“那以后买什么颜色的衣服?”“黑色的。灰色的也行。”她酷酷地说。
哦,这是她的宣言。她跟我不一样!
孩子是女人原创的作品,女人却无法原创孩子的生活;孩子在母亲的各式经验中滋养长大,却在岁月的行进中距离母亲越来越远。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焦虑别离,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渴望亲密。走近孩子,接触纯真,保持好奇,缔造亲密,让我们重获赤子之心——
朱冰
走近孩子,感恩孩子
2011年,中国传统虎年来临之际,地球的另一端,一位自称“虎妈”的美国华裔妈妈蔡美儿,因其出版的《虎妈的战歌》一书中严厉的逼子成才的教育方式,在美国掀起了一场“中美教育方法”的论战。2011年6月20日,杨澜和蔡美儿相遇。一个是中国资深媒体人,一个是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的终身教授;一个是坚持“宽松政策”的妈妈,一个是以严苛教育闻名的“虎妈”。且听两位妈妈的言语交锋——“你的书里有一句话引起了争议,你说自己的女儿是自己伟大的‘作品’。”虎妈并没有接招:“在英语中,我写的是,她们是我的‘骄傲和快乐’,我觉得那是拙劣的翻译问题。”杨澜继续“挑衅”:“但是在中国,我们依然会听到很多妈妈说,我的孩子是我‘伟大的作品’。这就像你把孩子看成某个物品,你是一个雕塑家,正把孩子按照自己想象的模样进行锻造,而不是把孩子看成一个有权成为自我的个体。”虎妈的态度不置可否:“我认为那是一个误解,必须关注孩子的个性。我真的只关心她们最终幸福与否,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两位高知女性以各持真理的姿态将观点一一呈现,显然,杨澜和蔡美儿不是一个路数的妈妈。早在杨澜的第一个孩子尚未出生的时候,她就满怀深情地写过一封《给未出世儿子的信》,“儿子,爸爸妈妈将是扶着你起步的第一人,等你会走、会跑、会跳了,我们便会放开双手,让你自由地前进。但我们的视线将永远关注着你,我们的心将永远牵挂着你。你勇敢地去这个世界探险吧。记住:即使你失败了,你的爸爸妈妈也会永远爱着你。因此,你可以无所畏惧。”与蔡美儿教授给孩子制定的严苛的十条军规相比,准妈妈杨澜早已经将尊重与自由赋予了未来的儿子。
15年后,2012年的母亲节,杨澜幸福地通过微博向天下女人们祝福:“母亲节快乐呀,妈妈们!早晨女儿还没钻出被窝,就给了我一个睡眼惺忪的甜蜜拥抱;儿子不屑于这么肉麻,在我脸颊上稀里糊涂地亲了一个:‘老妈,今天是不是请我们撮一顿啊?’老妈杨澜回道:‘咱哥们儿,好说好说。’”微博的字里行间,充盈着母亲杨澜的喜悦和骄傲。
“谢谢孩子给我们做妈妈的机会!感恩孩子。”随后的这句感慨,非但没有身为父母的威权色彩,更颠覆性地将“感恩”两个字赠予了孩子。这是杨澜式的典型亲子态度,孩子不是父母的作品,让父母任意涂抹;也不是父母实现梦想的工具,任父母调遣。作为父母,不仅要尊重孩子个体,更视孩子为上天奖赏的最美好的礼物。孩子们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扮演天使和哲学家的角色,负责给迷茫的成人世界带来爱的美好与启迪。
社会学者陈映芳在《图像中的孩子》中这样描摹孩子的“价值”:对于成年人来说,孩子首先象征着身心的纯洁和道德的纯粹。成年人在有着“纯洁”品性的孩子面前,既憧憬向往又自惭形秽。就像人们需要并相信神的存在一样,人们需要且相信纯洁的人——作为孩子和天使,还有天使一般的孩子。西方文化中孩子的天使形象以及中国文化中对孩子“童心”“天真无邪”的赞颂,都是基于对孩子的纯洁性的想象与向往。其次,孩子是成年人的生活记忆、精神故乡的象征物。虽然说人们大多认为孩子是与成年人不同的,但这两种人之间有着天然的关联——所有的成年人都曾经是孩子,孩童世界是成年人的心的故乡。
感恩孩子,他们帮助打开的是生活的全部:接受、护佑,还有爱。因为有爱,不幸也会有幸福的味道,只是因为我们的孩子。美好的孩子们替我们卸去面具与战袍,拉住疾行的我们,与他们一起蹲下,去温故大地的脉动。他们和自然界一样,在不动声色之间,带领我们走回灵魂的原点。无论生活是庸常,还是无常,成长中孩子们总会用他们的方式兜售给父母们最好的励志:嗨,老妈,去给我买一条长一点儿的裤子!
“今天推掉了应酬回家和孩子们吃饭。吃完饭想跟他们一起玩,但他们正忙着给自己热衷的电子游戏造关,懒得理我。让我好失落啊。嘿,你们从什么时候开始不黏着妈妈啦?妈妈们,当孩子不缠着我们玩时,我们该为他们长大了而高兴还是为他们终将离开而感伤?”在微博上,妈妈杨澜为孩子们的日渐独立发出了一点幸福的感慨。好在,此时有两个善解人意的女孩成为杨澜姐姐的闺密团。2012年,杨澜有了两个新搭档刘硕和秋微。刘硕的成长是80后版本的“天使爱美丽”,从山东艺术学院毕业以后,选择了去旅游卫视做节目主持人,从资讯、时尚到旅行,各类型节目一做就是8年,年纪不大却算得上资深。来到偶像杨澜身边,刘硕形容自己就像是一个中等成绩的学生突然来到重点中学重点班级,又有一种像是孙悟空被丢入炼丹炉,迅速脱胎换骨的感觉。另一位70后秋微可谓经历驳杂,学音乐出身,做过知名唱片公司企宣,国际4A广告公司经理,广播节目主持人,客串多档类型各异的电视节目嘉宾,而最靠谱的身份就是才女作家。秋微自嘲被《天下女人》青睐是因为自己同时满足三个条件:长得不特别好看、不特别有知名度、略略通晓一点心理分析。如果将杨澜、李艾、赵守镇的第二代组合比喻成青衣、花旦、花脸,今日新版本的三个女性则是姐姐、天使与败犬。60后杨澜魅力不输气场,20年电视生涯熬成的不是冰冷的“资深”,而是权重又亲和的“姐姐”;80后刘硕外表迷人,观点妖娆,为了一份甜点快乐工作;70后秋微,基督徒,貌似张爱玲,自称败犬,笃信活得成功,不如活得尽兴,女作家的敏感触角,让她对人生中各种怪诞和苦涩颇有发言权。生活如同一枚硬币,在她们三个人的手中持续变换:刘硕呈现光明与美好,秋微暗示悲伤与无常,姐姐杨澜把握中庸与调和。
不同于《杨澜访谈录》中两人对于社会批判和摇滚精神的探讨,在《天下女人》现场,他们的谈话从汪峰与女儿的关系说起。杨澜问了一个特别可爱的问题:“你会唱儿歌吗?特别是你们家小苹果还小的时候,你会用这种沧桑的、审视的、质问的声音,给女儿唱‘我要如何存在’,然后小苹果却说‘我要喝奶’。”这个不那么靠谱的问题让“父亲”汪峰流露出了难得一见的幸福柔情,也引领着汪峰重返自己与音乐结缘的少年时代,以及用音乐来疯狂发泄热力与爱的青春岁月。“所有女性都可能成为摇滚歌迷,直到有一位母亲知道她的女儿爱上了一个摇滚歌手。”杨澜从自己同学的经历里总结出的这句话,得到现场女生们的狂呼和认可。不管是《飞得更高》《怒放的生命》《春天里》,还是新专辑《生无所求》,每一首汪峰的音乐中所传达的热情和力量,表达出的对于社会的思考和愤怒,还有那些直指人心的对于灵魂的拷问,让喜欢他的听众接受了一次又一次的音乐洗礼,同时又保持着清醒的状态。他用敏锐的心感知着众人漠视的价值,然后用音乐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存在。而女儿的出现,仿佛给了他一个紧箍咒让他重新审视生命,因为在孩子的纯真面前,任何沉重的杂念都会消失。汪峰给女儿写了一首歌《向阳花》,不同于很多音乐人给孩子所描绘的美好世界,汪峰的歌中飘荡着一种独特的情愫:突然有一天你就来了/来到这苍茫的大地/从此你将注定了孤独/虽然这世界是那么繁华/这个世界有一点点脏/有点荒谬有点疯狂/前方的路是那么漫长/也许你会迷失方向/如果你可以/如果你能够/希望你是那纯洁的向阳花/在这美丽的艰辛的生命中坚强地灿烂地绽放。这便是摇滚爸爸对孩子的万般叮咛和独特告白。
2012年9月1日,汪峰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行了盛大的演唱会,杨澜、刘硕和秋微齐齐前去捧场。就在这个晚上,“天使”和“败犬”共同目睹到了更货真价实的摇滚版本的姐姐杨澜,在汪峰歌声的洗礼中尽情舞动肢体和表情,那是一种烂漫女孩的纯真,但又有超越年龄的醇熟,更是她们无法模仿和参与的灵魂运动。似乎还未尽兴,当天晚上,杨澜发微博继续@刘硕和秋微泼洒激情:“直指人心的呐喊,震撼灵魂的旋律,high翻全场!他是位摇滚诗人,给这个交织着繁华与孤寂、光鲜与腐败、傲慢与慌张、欲望与绝望的时代留下音乐的见证。”
摇滚青年,集体记忆,永远的恋人,我们的孩子。温柔,独立,自由,温馨,叛逆,重金属,大清新,80年代,2012末世。所有的影子和调子都在歌声中若隐若现,回不去,也不想回去;未来在哪里,未来即将到来,女人们和男人们已经失去了性别,单凭一颗赤子之心,为赐予我们爱的孩子和爱人们,为眷顾我们的时代与岁月致以最深、最真的感恩。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