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作家 | 港台海外 | 外国文学 | 青春校园 | 都市生活 | 韩 流 | 影 视 | 历史军事 | 古代文学 | 短 篇 | 读书评论 | 最新资讯
网络原创 | 言情 | 玄幻奇幻 | 科幻 | 恐怖灵异 | 仙侠修真 | 武侠 | 侦探推理 | 官场小说 | 鬼故事 | 盗墓小说 | 传记纪实 | 作家列表
  海阔中文网-读书坊->《官规则》->正文
第三章 礼多人不怪 第4节 以礼保官

    ●以礼保官

    以礼能升官,当然也能以礼保官。我们来看清末左宗棠和他的亲姻胡林翼一同如何用钱礼为自己保官的。

    左宗棠一开始做巡抚骆秉章幕府里的师爷,这是一个不入国家编制的官职。心高气傲的左宗棠倚仗自己的才能得罪了湖南布政使官文。官文参本参劾左宗棠,将控状递上都察院。

    骆秉章很喜欢左宗棠,当然不可能见死不救。咸丰九年八月廿五日,骆秉章到朝廷为左宗棠辩解。这在皇帝看来,难免有护短的嫌疑,所以皇帝批复:"劣幕把持。"对骆秉章严加申饬。

    眼看大祸临头,恃才傲物的左宗棠这才慌了神。巡抚衙门看来是不可呆下去的了,所以左宗棠决意出幕,以免累及骆秉章。他的打算是北上进京,一是,明年(咸丰十年)是大考之年,如果捞个进士回来也就可以正式入官;二是,既然有人告到京城,他要"愿就刑部对质,一夕暴死"。

    左宗棠致信好友兼姻亲、时任湖北巡抚的胡林翼,胡林翼马上对左宗棠说不可。胡林翼老谋深算,深谙官场上阴阳相济之道。他任湖北巡抚之初,朝廷忌他手握重兵,特派官文总督湖广,暗中监视。有识之士都为他担虑,但胡林翼很聪明,极力讨好官文,每月给总督府送上丰厚银两,又让母亲认了官文宠妾为干女儿,从而与官文建立了非常良好的私人关系。现在亲家左宗棠有难,胡林翼以他多年为官的经验,自然晓得最为妥善、保险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他一方面给左宗棠写信,设法阻止左北上——"刑部对质"的想法虽然光明磊落,却恐怕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况且,官文已秘密得悉左宗棠北上的意图,又给皇帝上了一道密折,说左宗棠潜身入都,营谋脱罪,请皇上命令步军统领(首都公安局局长)将左擒获送鄂。左宗棠进京,无疑是自投罗网。

    另一方面,胡林翼又启动了一系列私人关系网。胡林翼与官文的关系不错,所以马上又给官文写信。胡林翼先给官文烧了一炷高香:"涤帅(对总督的尊称)有宰相之度量,我等亦深服中堂大人(指官文)之德高望重,冠绝京官外臣、文武百僚。"然后,胡林翼才转入正题,请官文对左宗棠开恩:

    "此案中,樊燮与黄文琛等人,似乎都无好声名,正案如何,林翼不敢预闻。只是案外的左生,实系林翼私亲,自幼相处。这家伙近年脾气不好,林翼也拿他没办法。而且,骆公秉章与林翼已有两年没有通信,直至去腊月方有私函往来。假如樊案有牵连到左生之处,敬求中堂老兄格外垂念,免提左生之名。此系林翼一人私情,并无道理可说,唯有烧香拜佛,一意诚求,必望老兄俯允而已。"

    同时到京城那边,胡林翼也不闲着,马上备"辇三千金结交朝贵",替左宗棠打点关系。出面操办这些事情的是左宗棠的另一位好友兼亲家、翰林院编修(相当于中央政府智囊团教授)郭嵩焘。

    郭嵩焘很早就从他的同乡兼同僚、翰林院检讨(相当于中央政府智囊团副教授)王闿运那里,获悉皇帝密谕严查左宗棠的消息(消息其实是肃顺有意透露出来的),知道事情非同小可,立即想到向御前大臣肃顺求救。肃顺权倾朝野,又非常赏识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等汉臣,有他出面,自然可保左宗棠无虞。

    郭嵩焘于是委托同乡王闿运代为疏通。王闿运与肃顺的关系还不是特别铁,所以王闿运又托他的同僚、肃顺亲信高心夔说情,最后由高心夔将"保左"的信号传给了肃顺。

    肃顺答应搭救左宗棠,不过他又不想太着痕迹,引起皇帝猜疑,所以暗示郭嵩焘:"必俟内外臣工有疏保荐,余方能启齿。"那么由谁来奏折保荐左宗棠?外臣好找,胡林翼、曾国藩都会保举左宗棠。曾国藩与左宗棠也有姻亲之谊,又是同乡,当时"极相友善",但是内臣却不好找。郭嵩焘想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与他同在南书房当值的潘祖荫,一则自己与潘祖荫有私交;二则潘祖荫与皇帝亲近,说得上话。但有一个问题:潘祖荫与左宗棠素不相识,凭什么要保举他?郭嵩焘考虑再三,决定计赚潘祖荫,首先第一步就是送钱。

    潘祖荫一直很信任郭嵩焘,又见到大把的银票,很是吸引人,所以也不拒绝,将银票纳入怀中,说:"我们且饮酒,再商量。"几杯酒下肚,大家面热耳赤,郭嵩焘趁热打铁,要潘祖荫赶紧递折。路上,潘祖荫又问所保何人,郭嵩焘担心潘祖荫会有所变卦,仍不肯明说。到了奏事处门外,潘祖荫说:"事已至此,必无悔理。只是所保何人,折中所言何事,必先令我知悉,否则万一皇上问起,将何词以对?"郭嵩焘这才出示保折,潘祖荫看了并无异言,于是签上自己的大名,递上奏事处。

    这份将左宗棠个人安危与帝国命运联系起来的保折,对咸丰皇帝的触动很大,促使皇帝开始考虑对左"亦应重用"。后来左宗棠为报答潘祖荫的保举之恩,据说每年冬天送给潘的"炭敬"照例是一千两银子(折合人民币约15万元)。他还赠给潘家一份价值连城的厚礼——道光初年出土的西周文物大盂鼎。

    为了保官,不但要用计,更重要的是用钱,但是有些官场人物却舍不得大把的银子出手。保官毕竟不同于升官,这得下狠心出大价钱,一旦舍不得,不仅官位不保,命也会不保。

    明朝大太监刘瑾,知人论官。给他送礼品者,他未必记得住,但没给他送礼品者,他个个都记得牢。他对送礼品有个基本标准,上不封顶,下得保底,最低标准是:地方官如果上京朝觐,得送两万两,方准放回;京官去地方去巡视去旅游去考察干部,得给上司带礼物,无礼品者,得小心官品。

    正德年间,给事中邵天和去海东盘查一桩盐案。这人面子薄,很怕丑的,不敢向人索拿卡要,回得京来,两手空空。上班时碰到刘瑾,刘瑾说了一句:"小邵,海东那地方有甚特产啊?"把个小邵吓得尿了裤子,赶紧向人借了18300两银子。小邵大概人缘不错,还能借到钱。兵科给事中周钥去淮南公干回来,视察索钱没索到,回来借钱没借到,计无所出,只好自认倒霉了。当年被刘瑾"横索金钱,不应"而遭贬谪的还有学士吴俨、副都御史邵宝、南京都御史张泰等等。

    清将熊廷弼在辽东守边,"有辽事以来,再任经略,不取一金银",却因辽东失事,坐牢房。刘瑾向熊廷弼传话,说只要以大量礼金给刘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刘瑾向熊廷弼索要四万两,熊廷弼却舍不得,没礼品给刘瑾。刘瑾自然说熊廷弼没人品,于是他反说熊廷弼向东林党的杨涟、左光斗各行贿两万两。东林党是刘瑾的死敌,不但不向刘瑾送礼品,而且对刘瑾以礼品论人品的事情进行弹劾。刘瑾对他们恨得牙根痒。熊廷弼的事情一出,刘瑾将两案并案处理。杨、左等六君子被杀,熊廷弼被"传首九边"。

上一页 《官规则》 下一页
line
  书坊首页 海阔中文网-读书坊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