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有一场声势浩大的讨论,一个医学院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为了救一个掏粪的老人献出生命。多少人都在问:张华的死究竟值不值得?
那以后,我无从知道那个被救的老人顶着人们怎样的质疑走过风烛残年。然而我想,这个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想了很久,终于想到:这个问题的症结有两点,一是在于——张华死了,而老人活着。
如果张华没有死,他是英雄。颁奖大会上他会戴着大红花接受人们的赞扬——他是英雄,他见义勇为,他为别人不怕遭遇生命的威胁。可是他却死了,他的生命陨落的那一刻,因为老人活了下来,所以变成生命的交换:救人者用生命换回了被救者。
症结之二在于:张华是大学生,而老人是掏粪的;张华还年轻,而老人已经近70岁。
就是因为学历等等“硬件”的差异,这场生命的交换就被赋予了价值衡量的意义:用一个大学生的命换一个掏粪老人的命,值得吗?
说到底,不过是因为,大学生死了,掏粪的老人活了,他们的“硬件”完全不同,奉献的价值也不同。没有人再讨论这是生命和生命之间的交换,而是开始关注,这是怎样的两个生命之间的交换。
可是,生命就是生命,对于生命本身来说,大学生和掏粪的老人是平等的。
于是又有人说到未来的贡献。
有人说,张华如果活着,大学毕业后,他会成为一名医生,可以拯救很多人的命,他的价值比一个掏粪老人大多了。也有人说,掏粪的老人已经近70岁了,人生不久就是尽头,可是张华还年轻,还有太长的路可以走。这些感叹的人们痛心疾首,为一个优秀年轻人的早逝伤心不已。
他们觉得不值。
可是,生活中总有很多假设,很多问号的。
假设,张华救上来的是个中学生,而他将来有很多发明问世,或许还是成功的企业家;假设,老人是老红军,为中国革命献出青春与健康;假设,张华和被救者是亲戚关系甚至父子关系……或许评价就完全不是现在这样。
于是我想到,张华决定救人的刹那一定没有去想自己会不会死,他的崇高就是因为他压根没有设想死亡,也压根没有时间去关注掉进粪池的是什么样的人。在他眼里,在粪池里挣扎的,是一个生命。而对医生来说,挽救生命是天职使然,而挽救生命,靠的是善良的品质,而不仅仅是一把手术刀。
没有人承认自己对张华行为的否认是出于冷漠:如果在死亡线上挣扎的那个老人是自己的亲生父亲,那么张华跳进粪池的一瞬间,对自己而言是由衷的感激,还是对其付出的不屑?
其实,这样的换位思考多么简单,却不是每个人都会去想。从张华事件发生到今天——公元2005年,时间走过23年,可是冷漠的故事依然屡见不鲜。
一个年轻女子在喧闹的街上遭遇歹徒抢劫,案件发生的时候据说有数十人围观,然而没有人伸出援手。最后,歹徒抢劫并逃窜,女子含泪求救,声音绝望而凄凉。
城市里的一场车祸,司机被撞得血肉模糊,可是过路的出租车没有一辆停下来,最后,110和急救车赶到,伤者却在送往医院的路上因失血过多而被宣告死亡。
一个民工受了伤,可是医院却要等他的亲属凑够钱才能输血。不过差100元的血费,却拖了十几个小时,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医生,是上帝唯一的手,可是这只手却不肯为一个生命稍作停留。
……
看多了冷漠的故事,看多了人们谴责冷漠,可是,不是每个人都会反省冷漠的成因。甚至不是每个人都会思考:当我遇见一双求救的手,当我听见那声嘶力竭的呼喊,当我被人用期盼的眼神注视,我会怎么做?
当然,我们承认,冷漠有冷漠的借口:因为有人被欺骗,因为有人被诬陷,因为有人不过是想在力不能及的时候先求自保。
自保没有错,错的是,有些人明明处于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却不为被抢的女子拨打一个报警电话,不为受伤的人停一下车、输一袋血……
说到底,过了23年,我们冷漠的原因却未发生丝毫的变化。那就是:我们从来不曾用这些不吉利的念头来设想自己——如果求救的那个人是我,如果声嘶力竭呼喊的那个人是我,如果有期盼眼神的那个人是我……我最需要的是什么?
其实,我、我们在这种境地里最需要的,是帮助。
那么,在那个时候,如果有人打我身边冷漠地走过,如果我再冷漠中无辜丧命,鬼门关上、奈何桥边,我们是不是要化作厉鬼,哪怕不再转世为人也要来阳间找那些见义不为者说个明白?!
至于其它的故事就多了。
一个老人蹒跚着摇晃着站在公交车上,却没有人肯让座位;邻居家被抢劫了,劫匪从房屋正门大摇大摆地走出去,目击者却因为从未见过邻居的样子而把劫匪误当作是这一家的男主人……说不上是罪过,却令人心寒。
其实,现实生活中不是每天我们都会遇见凶杀案,也不是每天都有人挣扎在生命线上,我们能做的,或许都是芝麻大的小事,比如:给老人让座位,和邻居聊聊天,为陌生人指引方向……
还记得那个故事:风雪夜里,一位老人敲一户人家的门。主人开门的时候,看见老人衣衫褴褛、骨瘦如柴。
老人说:您能让我进门取暖吗?夜深了,我想在您家的壁炉前睡一觉,天明就会继续赶路,绝不打扰您的家庭。
然而主人冷冷回答:我们家房子太小,人太多,壁炉前面已经没有地方再容纳一个取暖者。老人听到这里,失望地走开了。
老人继续去第二户人家敲门,这一家是那么贫穷,然而主人看看老人瑟缩的样子,却做出了留下老人的决定。就这样,老人被邀请到壁炉前面最温暖的位置,主人还为他拿来家里仅有的一床厚毛毯。在那里,老人度过了一个温暖的夜晚。
第二天早晨,当主人起床的时候,发现老人已经离开了。然而老人留下了一张字条:不冷漠的地方才是天堂。
而第一户人家的门上也贴上了一张纸条:昨天晚上,你的冷漠赶走了自己的未来。所以对你来说,无论哪里都是地狱。
两张字条的落款都是:你的未来。
两户人家都以为那是老人的感言或是气话,都没有往心里去。
然而几十年过去,第二户人家凭借善良的心、勤劳的双手拥有了富足的生活,老人安享晚年,子女承欢膝下,一家人其乐融融。到这时,我们会明白,原来幸福的家庭就是天堂。而第一户人家因为长久以来父母的冷漠对子女的熏陶,终于酿成恶果:父母年老后子女拒绝赡养,老人流离失所。老泪纵横的时候终于明白,因为没有家庭的温暖,即便是那有屋檐遮蔽风雨的福利院,也是心灵的地狱。
说到这里,至于风雪夜里求助的老人究竟是上帝还是普通乞丐都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以智慧的预言告诫我们:忘记冷漠,你的心就是天堂。
所以,忘记冷漠,其实就是把自己放在不如意、有危险的境地下,让那份对于生命的强烈渴求和对正义的呼唤自心底喷涌而出;忘记冷漠,其实就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用手中的爱去温暖身边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每一个人;忘记冷漠,其实就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忘记冷漠,其实就是当爱也可以传染的时候,你的关怀打动我的心灵,我的善良唤醒他的良知,我们大家的热情融化冷漠的坚冰。
忘记冷漠,当彼此伸出手,当双手相握,温暖会沿血脉流淌,真诚印在你我的掌心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