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地动(2)
“小茹姐儿,这话,不能乱说。”楼易的脸色大变,低下头认真地望着小茹的眼睛。
这个世界不是二十一世纪,在这个皇权受命于天,皇帝为天子的世界,京城地动,那就是上天震怒示警,一旦真的发生,皇帝不得不祭天发谢罪折子,还算是小事儿,万一被如今还不安生的人抓住把柄,弄出个兵乱来,估计麻烦就大了,现如今,大夏朝初立,各地叛乱常有,天下未定,可经不起折腾!
顺手抚摸着多多金黄的毛发,安抚它的惊惧,惶惑,烦躁,小茹皱着眉,叹了口气:“小楼哥,你知道,野兽比人的感觉敏锐得多,若有灾难发生,兽类会先有感应,我是个兽医,对于野兽,我敢保证,这个世界上应该很少有比我更了解的,今日上山,山鼠狂窜,乖乖和多多也不安生,一般,地动发生前,最多相隔七日,便会有这样的预兆……”
小茹这番话,是事实,不过,说法更加符合自己兽医的身份,她当然不可能直接告诉楼易,自己能听懂老鼠说话,就是老鼠告诉她——七日间,会有地动发生。要是她真的脑袋发懵,说了这种话,就算小楼哥不把她当妖怪,传出去,别人也要把她当成妖怪给火化了。
楼易心里一片烦乱,他完全相信自己的妻子确实了解动物,也相信妻子不会说谎,可这种事情……
“这样吧,据我所知,地动发生前,是有前兆的,至少免不得家畜不宁,要不然你跟我去马厩牛棚之类的地方看看。”见楼易依旧惊疑,小茹叹了口气,虽然不知道家畜如今能不能感觉到地震,但是,有她在,想让几个算不上惊天动地的前兆发生,还是挺容易的……
楼易一路跟着小茹往后院的马厩走去,却一路冷汗淋漓,丁峰那两只看院门的狼狗,今儿居然没有住在狗舍里,拖着铁链子在舍外狂吠,几个专门喂狗的家丁都没办法让它安定下来。当然,楼易不知道,今天这狗本来只是有一点儿烦躁,不肯进狗舍,看到小茹之后,才更加狂乱。
厨娘的那只刚下了崽子的斑点猫,居然叼着自己的崽儿,窜上树去,任由年纪老大的厨娘拎着鲜鱼哄着,也不肯下来。最最不可思议的是,一群老鼠在树下面打转儿,那猫居然不来捉,那老鼠也不怕人,人赶都赶不走……
所以,当到了马厩旁边,自己和丁峰的那两匹,公孙止送的汗血宝马只是嘶鸣不止,不肯入马厩,他已经不奇怪了,相反,还觉得这不愧是日行千里,上过战场的宝马,就是沉得住气。
“我现在就进宫去见老爷子,看看他有什么想法,小茹姐儿,你陪着娘,我很快回来。”
等楼易飞快地骑马走了,小茹安静地陪着婆婆开始细说要买丫头使女的事儿,心里才开始不安——国师会相信小楼吗?当今圣上会不会觉得他们妖言惑众?万一是老鼠弄错了,没有发生地动呢?小楼哥和国师会不会被牵连?万一她一切都料中,她自己,又是不是会被人怀疑?
凌乱的思绪,让人坐立难安……是不是,不说出来,只要自己家注意,不让婆婆和小楼哥受伤就好了?这样的念头一出现,小茹忍不住攥紧了拳头,心里苦笑,她可是个医生,居然有这般念头,看来,医学院花费大价钱,老师们,教授们一心一意地栽培,老父亲辛辛苦苦的教导,这些心思,都打了水漂。
这么一想,小茹反而定下心,反正,她已经按照自己的第一个念头,不管不顾地把一切都告诉小楼哥了,再想那么多,根本没用,这会儿,无论是福还是祸,也只能安安定定地等着。当然,不能告诉婆婆,以免她老人家跟着小辈儿担惊受怕。
“媳妇,你身边的孟妮儿和晓燕年纪都大了,过些日子该给许个好人家,跟了你那么长时间,又学了一身的好本事,可不能委屈了她们,福儿身边也要跟人,不如尽早找了人牙子,选几个年纪小好调教的买回来,趁着孟妮儿晓燕还在,让她俩帮着教教。”
“娘,您做主就好。”小茹笑着给自家婆婆捏着肩膀,一抬头,福儿刚跟江雨念完书,正趴在炕桌儿上描红,小脸上一副严肃认真的模样,雪白的肌肤,大大的眼睛,眸子里幽蓝的光泽,像个漂亮的洋娃娃,可爱极了。
“那好,等抽空打听下国师府都是用的哪个人牙子,我看这府里的下人们都很规矩,应该不错。”
小茹附和地点点头,没错,家里几个老爷子专门挑出来的下人,都是好的,哪怕严妈妈那样的人,也只是少数害群之马罢了。
这一日,夜里楼易也不曾回来,晌午过后,丁峰也被叫走了,婆婆只以为小楼哥和丁峰当差很忙,紧张地交代厨房多做补品,给他们好生补补,免得这哥俩儿熬坏了身子。
小茹却一整夜难以成眠,虽然把家里的猫狗老鼠全派出去满城地给其它动物通知消息,务必做到随便一个人都能看出家畜动物们不对劲儿,省得当今圣上把‘妖言惑众’这样的名头栽到国师脑袋上,可又怕地震不发生,心里却也并不希望地震真的发生,毕竟,灾难这种东西,没有人会喜欢,就这么一晚上,翻来覆去,弄得值夜的孟妮儿和晓燕还以为自家少夫人身体不舒服,一脸担心地问了又问。
不过,事情并没有小茹想得那么复杂,当然,也可能是那些复杂的一面,小茹没有看到,第二天天一亮,小茹顶着两个跟小盼一模一样的眼睛,正洗漱,准备一会儿去给婆婆请安的时候,就传来消息,说是外面已经闹得沸沸扬扬了。
今天早晨一上朝,当今圣上就明发谕旨,说圣上昨夜入梦,得天传消息,七日之内,京城将有地动灾难发生,所以,圣上要求满城上下,需七日露宿荒野,以避灾祸。
小茹一听,一口漱口水喷出去,这样的说法,会有人相信?皇帝的脑袋是不是糨糊了……却没想到,孟妮儿立马急匆匆地去收拾细软,一边收拾还一边絮叨:“当今圣上果然是圣明天子,连老天都庇佑呢……”
小茹满头黑线之余,也松了口气,虽然楼易他们都没回来,但是至少,事情现在有谱儿了,总比一切处于黑暗要好得多。
第四十二章医会
京城近郊的三里坡,如今热闹极了,除了附近的一些村民,应天府将近一小半儿的人口都在此处聚合,人潮汹涌,本是比较荒凉的地段儿,现在各地的小商小贩们云集,甚至还有几个黄头发,蓝眼珠的胡商兜售一些粗糙的饰品。
除了三里坡,另外还有两个开辟出来,供人避难的平地,不过都是出西城门,离京城略远些,这三处地方虽然不靠山水,少树木,没有房屋,不用担心地震灾难,却也因为人太多,又少了可遮风避雨的物件儿,少不得出几个感染风寒的病患。
当然,京城的官眷贵人们都在西郊的皇家草场,那里本来是皇宫内院的王孙公子们打马球的地方,这会儿正好拾掇出来,供皇帝和各宫嫔妃,还有一些重臣暂住。
这里就和三个避难所不一样了,虽然简陋些,但是,草地上多了不少仿蒙古包的帐篷,其豪华舒适的程度,也依据身份高低不同,而略有不同。当今天子这几日不上朝,却也没有耽误公务,都在此处办公。
小茹他们一家子老小,就是在三里坡驻扎,家里的家丁都住东面,婆婆,丫鬟,媳妇子,都在西面,小茹白天和大夫们呆在医疗所里,不过,夜里还是要回婆婆身边。
入夜,灯火在荒地上闪烁,许多人无法安眠,所以,这个夜,到比平日里热闹。
“高大夫,有个孩子老是啼哭,这都一个多时辰了,我本来以为是吓着了,给进了些安神散,可是不管用,您快去看看吧,可别是出了什么毛病。”一个衣袖上绣了朵颜色素淡的兰花的年轻男子,急匆匆地穿过人群,跑过来喊道。
小茹一怔,放下手里的医案,点点头,“孙哥儿,您稍等,我这就过去。”说完,跟婆婆打了声招呼,站起身来走了过去。
小茹这些年跟着婆婆四处游走行医,好几次参与救灾,认识了不少大夫,五年前,无意间加入了慈心医会,这‘慈心医会’只是个很松散的医生组织,平日会里的大夫们都在各地行医,大多都有自己的医馆,只有某地发生瘟疫,洪涝灾害等等灾难的时候,才会从各地聚合,行医施药,小茹见这个组织到和国际红十字会兴致差不多,就有了兴趣。
当然,当时人家慈心医会的都是一些德高望重,年纪不小,至少在某一地区名气很大的大夫,小茹一个十五岁的小姑娘,想要加入,可真不容易,最后我们小茹拿出研究生答辩时的劲头儿,在一众医生面前侃侃而谈,解说许多在当时还没有确实治疗方法的病症,又随口公布了不少很有效的药方,直把一大群大夫说得目瞪口呆,哑口无言,这才得以加入。
这些年来,小茹已经成了医会里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慈心医会里,除了大夫,也在她的建议下,多了些像护士之类的人物,还有一些年轻的学徒,毕竟,老大夫们年纪大了,那些跑来跑去的活儿对他们困难了些,还是年轻的有体力,虽然学徒们的经验少,可是经验可以通过见识大量病人来补足嘛,既为老大夫们分忧,说不定还能找到资质不错的小伙子传承衣钵,所以,一大群老医生对小茹的这项提议也觉得挺满意。
小茹还训练了好几批信鸽,专门负责医会大夫们的联络,时不时地开个讨论会,互相学习一下,要是有人遇见自己医治不了的病人,也会群策群力,这么一来,许多大夫都觉得自己的医术有不小的长进,就连一些敝帚自珍,对这种做法不太满意的大夫也放弃了以前的想法。
不过,小茹到了武昌之后,安定下来,开了个医馆,老大夫们还来不及欣慰替她庆祝,马上就听说,她那医馆居然主要给动物牲畜看病,到把一些老大夫气得掐断了数根胡须,甚至脾气火爆的,来信把小茹从头到脚数落了个遍,弄得小茹差点儿以为自己是十恶不赦的恶徒,理应千刀万剐,不过,他们说他们的,小茹只听不改,慢慢地,老头们也就没辙了。
这一次,圣上把南京将地震的消息传送附近各地之后,小茹担心万一乱起来出事儿,就送信出去,让周遭儿慈心医会的大夫们过来帮手,到今天,赶到的已经有三个大夫,加上十二个学徒和护理人员,其它地方的太远,估计过不来了,不过,来的这些人,都是经历过至少两次大规模灾害的,很有经验,做起事儿来井井有条。
当今圣上虽然很有先见之明地安排了医官,可这些医官医术够高明,这种活却没干过,正手忙脚乱呢,一听慈心医会的人到了,也是乐得他们帮忙,这主要是慈心医会名声不错,不少大夫都听说过,再加上京城的医官和小地方的不一样,素质比较高,很少有性子高傲,看不起人的,而且,其中一个医官的老师还是慈心医会的人,所以两方相处和谐。
三个大夫一和小茹汇合,立即像以前一样,在上风处安排医疗所,帮着搭帐篷,照顾老人孩子,讲解预防传染病的知识,嘱咐大家一定不要喝生水,吃生食,煮一些预防药物,毕竟,这人一多,饮食饮水不注意,就容易引发传染病,而且,一时没有足够多的帐篷,许多人要餐风露宿,身体娇贵的就很可能生病,要是到时候发生地震没有死人,却病死一堆,那面子丢大了。
小茹穿过人群,走到专门给妇人小姐安排的地方,看到了那位正抱着啼哭的孩子,不知所措的的小妇人,笑道:“这位大嫂,我是大夫,让我看看你的孩子好吗?”
那小妇人一怔,急忙把孩子递过来,小茹点点头,先摸了摸孩子的额头,又看了看舌头,见他哭声响亮,想了想,把孩子往火堆旁边一凑,结果,孩子哭得更厉害了。
“大嫂,这孩子可有大便?”
“今日不曾。”
小茹点点头,温和问道:“那,孩子尿尿了吗?尿的时间长不长?可是发赤?”
“尿了,到不长……”那妇人凝眉想了半天,“是有些赤色。”
见妇人愁眉苦脸的,小茹到松了口气,笑着安抚道:“没事儿,这夜啼能治,我开个方子,一会儿让孙哥儿把药给你送来,孩子喝了就好了。”说着,小茹把孙哥儿叫过来,写了方子给他,又让他拿了栀子,吴茱萸和一颗鸡蛋,调了药饼,敷在孩子的涌泉穴上。
小茹一边哄孩子,一边和那妇人说话,果然,小半个时辰没过,孩子又大哭变成了抽搭,抽搭了一会儿,睡了。
第四十三章地动山摇
一连五日,除了丁峰露了下脸儿,公孙止和楼易都不曾出现,小茹叹了口气,她本来以为皇上可能会召自己前去问话,一直有些忐忑,现在看来,要不是一时间皇帝顾不上自个儿,就是公孙止想了个什么法子,让自己没有变得很显眼,按照小茹对老爷子的了解,第二种的可能性更大。
这几日来,一直风平浪静,没有半丝要发生地动的意思,再加上立秋了,天气日冷,日用品又供给不上,吃喝沐浴都很困难,有不少人得了风寒,一些娇贵的,身体也疲累,觉得有点儿受不住,免不了抱怨不已。
在郊外避难的老百姓们,就开始嘀嘀咕咕,虽然不敢明着非议皇帝,暗地里却渐渐不以为然,觉得圣上不过做了个梦,就这么大惊小怪,劳师动众,弄得治下百姓们不得安宁,实在不是明君的气度,甚至还有几个担心家里留下的东西被偷,不顾其他人的阻拦劝说,偷偷摸摸回家去的。
对于这样的状况,小茹也没有办法,只隔三差五地让老鼠们成群结队地四处跑跑,尽量避免多数人乱了心思,至于个别的,她也管不了了。
不过,现在这个皇帝却着实沉得住气,消息依旧有条不紊地向附近各地传送,别管他是真不急,还是假不急,外在表现出来的,始终是心平气和,这从那些来往官员们的脸上就能看出来,要是皇帝焦虑难安,这些官员们,也不会有这般宁和的心绪。
小茹给最后一个病人开完药,便回到婆婆那边,帮着孟妮儿收拾晚餐,一边生火,一边沉思,那个皇帝居然听了公孙老爷子述说京师地动的消息,便当机立断,下了那份儿诏书,要是换上其他人,恐怕不会那么容易的。
她一开始没多想,可随着日子久了,心里却渐渐对那个皇帝暗赞不已,不愧是学究天人的公孙止老爷子都愿意效命的人,果然大气。
小茹心里明白,皇帝这份旨意虽然传达得很迅速,但是下之前,一定是认真调查考虑过,想必也是一日一夜没有安生,可是,他还是赌了,这个赌局,依靠的就是他对开国老臣能力和衷心的信任,若是他赢了,连上天都托梦示警,那么他天子的身份从此以后绝不可能动摇,现如今心里还有别的想法的所谓乱臣贼子们,估计都要在心中掂量一番,他治下的百姓们,想必也会真正认同他一代帝君的身份。
当然,就是万一错了,虽然不会有这些效果,还可能被人批评几句荒唐,但是,一来他并没有强迫这些或者不愿意离开故土,或者舍不得家里的财产,没有收拾妥当,来不及走的老百姓往别处去,而是设身处地地为大家着想,安排了平整的避难所,还不忘加紧京畿治安,出钱出人出力,若运作得好,事后适当给予补偿,说不定还能得一个关心黎民百姓的安危的名声。
总之,益处多于坏处,可身为当事人,能做到如此果决,看得这么清楚的,天下少有。
“少夫人,吃饭了。”孟妮儿端了碗莲子粥,递到小茹的手里,又擦干净一只汤勺,小心地递过去,嘴里却抱怨道,“少夫人这几日越来越忙,就连晚上都不能安生,这要是劳坏了身子可怎么好?不如明天休息休息吧,反正咱们这儿大夫不少……”
“哪有那么矜贵,没看见两个老大夫,一大把年纪还辛苦撑着,我这个小辈儿,怎么能拿乔!”小茹笑了笑,“你顾着福儿和娘就好,别担心我。”
主仆两个正说着话,小茹心里忽然咯噔一下,脸色大变,小猴子多多吱一声,猛地蹿到小茹的怀里,瑟瑟发抖,一瞬间,她还来不及出声示警,就感觉到地面上下起伏,一阵天动地摇。
小茹想也没想,猛地扑过去搂住自家婆婆,按着婆婆蹲在地上,一边冷静地冲着满脸慌乱的孟妮儿晓燕她们几个喊:“冷静,抱头蹲下,不要乱动,孟妮儿,你照顾福儿,听着,这里的环境很好,不会出事儿的,大家都冷静下来,千万别乱。”
小茹的声音不大,可是,还是影响了周围的人,并且一个传一个,把这种影响向外传播出去,这种时候,一旦有少部分人乱起来,一众人就全乱了,可是有几个清醒的,其他人也会跟着清醒过来。
小茹明显得觉得自己的心像是要跳出来一般,脸上却神色不露,紧紧地搂着婆婆,感觉自己如做过山车一样,先是上上下下的颠簸,又左右摇晃着,几乎蹲不住,只能任由自个儿的身子倒在地面上。
其实,地动时间很短,可是,这里的人,大概都觉得很漫长,不知道时间究竟过去多久,晕眩感终于过去了。
本来慌乱尖叫充斥的夜空,一时间寂静无声,小茹勉强支起身子,看着土地上细长的裂口,远处不少树木离土倒塌,吐了口气,暗自咋舌不已,虽然没办法测试,可这样的破坏力,至少七级以上,甚至可能达到八级了……
她正站着感慨万分,忽然,遍野的老百姓全有志一同地冲着西郊圣驾所在的方向拜倒,嘴里说什么都有,总之,全是感恩戴德的话,就连婆婆也一把拽住小茹的衣摆,连声道:“媳妇,你别愣着啊,还不快给圣上叩头,要不是圣上得上天庇佑,我这个老太婆还不知道过不过得了这一关,哎,你和小楼哥还没给我生个大胖孙子,我老婆子怎么舍得去死。”
小茹一脸憋闷,却还是乖乖地听话跪下了,哎,这皇帝靠着自己摘了桃子,得了这么大的声望,自己还得……给他跪下磕头,真是百般滋味涌上心头……
不过,自己应该会有不少奖励吧,不光是她,像小楼哥,公孙老爷子,应该都少不了功劳,只是不知道皇帝大方不大方,给钱呢还是给地,若是多给些地就好了,在古代,还是做地主安稳。
第四十四章后续
惊天动地的大地震过去了,虽然提前得到了消息,可是,还是免不了有不少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受伤,甚至死亡。
京畿周边还好一些,一是得到消息的速度快,应对措施得当,虽然有一些百姓在地震时受到惊吓,不小心摔伤,被人踩伤,不过,临近的村庄却因为有一小部分百姓或是对地动的说法不以为意,或是居住地偏远,消息不灵通,留在家里没有离开,以至于被压在破碎的房屋下面,好在这个时代砖瓦房比较少,楼房更少,也没有高楼大厦,损失相比于现代来说,要小的多了。
小茹让下人们先带着婆婆返回,只是拉着孟妮儿和晓燕,千叮咛万嘱咐,要她们千万千万小心余震,暂时不要让婆婆住屋内,东西什么的到可以搬回去。
至于小茹,自然是留在慈心医会这边帮忙。
不光是慈心医会和医官,京城和周围各地的名医们也都聚合过来,参与救灾工作,当然,将灾民们从废墟中救出来的活计,都是男学徒和男护士们帮着那些专门被派来救人的衙役做,包括小茹在内的两位女大夫,四位女性护士,则只留在医疗所,等待着其他人将病患送到眼前。
忙了三日,总算把手头儿的活干得差不多了,楼易辛辛苦苦挤出一点儿时间赶回家,看到自家娘亲身体康健,没有受伤,也没有变得容颜憔悴,这才松了一口气。
说实在的,地震的时候,他虽然一直留在圣上和老爷子身边,可是,满心满脑子想的都是娘和小茹,生怕她们伤到,经历这么一场灾难,楼易才真正明白,他不再是孤家寡人了,如今,有家有亲人,心里有了挂碍,以后,再想像以前一样,为了老爷子或圣上交代下的任务,毫不顾惜性命,横冲直撞,那可了不得!
要知道,以前他和丁峰做事的时候,老爷子总是一脸担忧地叮嘱他俩,最重要的是安全,要小心谨慎,宁可什么都不做,只求安稳,也不能随便冒险那时,他们俩可没怎么放在心上。
“咦……小茹姐儿呢?”
“现在才知道找媳妇儿。”楼老太瞥了他一眼,“媳妇在城外的医疗所帮忙,你赶紧去看看,我在厨房里给她炖了锅鸡汤,从昨天晚上就开始炖,是只还下蛋的老母鸡,你带过去,给你媳妇好生补补。”
母亲有令,楼易怎么可能不听,再说,他还真有点儿担心自个儿的未来媳妇了。
医疗所设在京城西门外,此时是人声鼎沸,一派忙乱。自地动发生至今,已经有三天三夜,期间又发生了两回小规模的余震,病人也渐渐增多,以至于这块儿不算大的地方,满山遍野都是伤患。几乎每个大夫都累得眼前发黑,可远处的大夫们又因为交通不便赶不过来,大家也只好硬撑着。
小楼到城西的时候,就看到四处是抬着门板,草席,木头做的担架来回穿梭的人流,七八个大夫身前都排着一二十名等着看病的病患,后面还有无数正往这边赶的。
这里的每一个人,都面色焦虑,行动迅捷,几个年纪比较大的老大夫,拿着红色,蓝色,黄色三种颜色的竹签,挨个检查病人,并且将竹签插在病人的衣襟上,另外的几个年轻人,则按照竹签开始安排病患们看病的时间。
楼易若有所悟地点点头,觉得这竹签上的颜色,大概是代表了病患病情的轻重,这法子不错,可以避免重伤的,因为得不到有效的治疗误了性命……
看了一会儿,好不容易跟个大夫搭上话:“请问……高大夫在这里吗?”他记得那个什么慈心医会的大夫们和武昌的那些不一样,都是直接称呼小茹‘高大夫’。
“后面,最后。”那大夫简单地吐出两个词儿,就心急火燎地跑走了,楼易没辙,只好一边找一边问。
当他顺着大夫们的指点,辛辛苦苦来到比较靠后的一个简陋棚子时,一眼便看见了小茹,此时的小茹,和以往在家中见的不一样,她的发髻已经乱了,眼上有着青色的眼袋,眸子里明显流露出一丝疲惫,正半跪在草地上,轻声细语地跟一个大腿骨折的小姑娘说话,脸上一派温柔的严肃,手半分不停,利索地正骨,包扎,她的动作又轻又快,那小姑娘几乎没有太大的痛苦。
楼易怔怔地看着小茹一个接一个地处理病患,没过多一会儿,看到许多人忙碌,他都不好意思干看着,连忙也帮着做些包扎,抓药之类力所能及的活,其间,楼易和小茹只聊聊地说了几句话,还都是关于病人的,好不容易熬到中午,楼易才趁着一位老年病患被处理完抬走的工夫,把小茹拉出来,将已经冰冷的鸡汤递过去。
“累了吧,喝点儿鸡汤,娘亲自给你熬的,熬了整整一宿呢。”
小茹怔了怔,看着小楼哥殷切,隐约露出一丝疼惜的脸,心中莫名一动,叹了口气,婆婆熬的鸡汤,她当然想喝,要不然,岂不是辜负了婆婆的一番心意,只是……“小楼哥,我现在不方便喝太多汤,这样吧,我喝几勺儿,你把剩下的鸡汤拿去给轮休的大夫们喝好了。”
楼易满脸疑惑,只可惜,小茹又跑去帮着救治病人,他是没工夫问了,没办法,楼易只好按照小茹的交代,把鸡汤拿去给那些轮休的大夫们享用。
只是,看到这些大夫们的表现,楼易却有些惊讶,那些休息的,都喝着茶水,大口大口地吃热乎乎,香喷喷的食物,反而是正忙碌的大夫,只饿得不行了,才抽空啃几口干粮,看那样子,一点一点地咬碎了吃,吃得极少,水也只是拿来沾沾唇就算了,能不喝便不喝。
楼易终于忍不住好奇心,凑过去找了个正用餐的大夫问了。
这位中年大夫,正好也是慈心医会的,是震后才赶过来,忙了一日两夜,今天休息,这会儿吃了东西,精神头儿到不错,一听楼易的问题,便笑道:“还不是为了节省时间,要是吃的喝的过多,就免不了要如厕,一般情况下还好,万一遇上紧急危险的病患,其他大夫又赶不及,耽误片刻,就是人命啊……”
“以前到没这样的规矩,我听说,这是有一次在疫区救灾,高大夫见另外一个大夫因为急着如厕,耽误了个病人,差点儿丢了本来能救活的人命,这才跟大家商量,大夫们在休息的时候打理好自己,工作时尽量在身体能承受的范围内,少喝水,少吃东西……”
楼易愕然无语……不过,对于这个‘医’字,却有了别样的敬畏……
第四十五章封赏
折腾了一个多月,到秋高气爽的时候,救灾终于完成了,京师百姓们的生活渐渐步入正轨,这个时代,老百姓的承受力果然很强大,除了家里有人员伤亡的,依旧沉浸于悲戚中,对于其他人来说,刚刚过去的大地动,已经仅仅是茶余饭后的谈资。
其实,这次地动闹出的动静不小,可京里的损失也算不得太大,虽然房屋什么的倒塌了一些,富贵人家的精致园子怕是保不住,可皇宫大内,王孙高官们的高门大院,因为地基打得稳,屋子建得结实,到是有部分好好的,修整一下就能入住,倒了的那些,他们这些人建个房子的钱可不缺,大夏朝官员们的俸禄一向很高,逢年过节还有不少福利,当官的都挺富裕,当然,朝廷对贪污渎职的惩罚,也比前朝重得多。
平民百姓们的屋子虽然都倒塌了,可因为朝廷发了不少救济银子,去了旧的,到能得个新的,紧凑些,说不定还小有结余,多数也没觉得难受。
不过,小茹他们家到占了便宜,城外小庄的屋子全倒了,用不着专门花钱找人拆,正好全盘推倒,按照自己的想法重建,省事儿不少。
至于朝野上下,除了盛赞当今圣上,英明贤德之外,也不曾引起太大的波澜,一众救灾功臣的封赏,从中央到地方,一个不落地赏过去,连只是尽义务的慈心医会,这一次也得了一块儿御赐的‘仁心仁术’的金牌匾,乐得本来没赶上救灾,心里很不是滋味儿的老大夫,全都见牙不见眼了,几个参与救灾的医生,还多赏了不少宫里的玩意儿。
当然,小茹到觉得赏给她的那十八匹杭州进贡的水纹绫罗,很有可能是压箱底没人要的东西,这个皇帝到真会省钱,宫里娘娘们用剩下的几匹缎子就把人给打发了。
这当然只是开玩笑的腹诽笑语,小茹得了好缎子,开开心心地拿去给孟妮儿她们,正好可以给娘亲裁出几套新衣服来。
老太太虽然在吃上被惯坏了嘴,经常浪费许多金贵的药材食材,可平时用度还是十分节俭,衣服从来是穿到不能穿了,才想起来更换,以前不要紧,旧衣服还穿着舒服呢,可到了京城,恐怕少不了和其他官家夫人交往,各个大宴小宴,总不能一概不参加吧,到时候衣着不合体,让人家嘲笑自家是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人,婆婆可就心里难受了。
“我个老婆子穿这么好的衣裳做甚,还是媳妇穿着漂亮。”楼老太笑眯眯地拿着匹粉红的缎子,在小茹身上比了比,点点头道,“嗯,好看,还是宫里的东西精致,媳妇啊,你和小楼哥的亲事可不能再耽误了,本来想在武昌家里办,结果没来得及,我又想着,在京里办也好,我家媳妇拜堂成亲,当然要风风光光,可是,又赶上地动,这算什么事儿嘛,要是这一回,我老婆子命不好,两眼一闭,两腿儿一蹬……”
“娘!”
“好,好,不说不吉利的话,老婆子还要长命百岁,等着我家媳妇给我生好几个大胖孙子,好继承咱们楼家的香火,嗯,最好再来几个和福儿一样可爱的丫头,老婆子就瞑目了。”
小茹听得哭笑不得,这什么事儿啊,还几个,当她是母猪吗?可是,小茹这个人对待自己心里在意的人,总是十万分的纵容,被婆婆这么一说,她到真舍不得不让婆婆抱孙子,当然,几个不可能,生一儿一女最好,福儿也有个伴儿。
这婆媳俩,完全没想到堂还不曾拜,就先想着孙子孙女,儿子女儿了。
“老夫人,少夫人……”
小茹正和婆婆说笑,就见孟妮儿踉跄着冲进屋,急忙道:“急什么,我说过多少遍,你将来是要做大夫的人,心要定,手要稳……慢慢说,怎么了这是?”
“咳咳,咳咳咳……”孟妮儿跑得太急,岔了气,咳嗽了好几声,又让小茹给她顺了好半天,才勉强道,“少夫人,老夫人,宫里来人了,说是圣旨,有圣旨到,快去出去接旨吧。”
小茹一怔,楼老太更是吓得一哆嗦:“圣旨?什么圣旨……呀,这可怎么好,圣旨怎么接啊!”
屋里一通忙乱,婆媳俩换好衣服,匆匆忙忙走到大堂,果然看见三个太监模样的宦官,正在大堂里喝茶。另外,还有几个小太监抬着一排托盘儿,地上也堆满了上好的红木箱子,托盘上那金光闪闪的珠宝,看得人眼晕。
至少,连小茹这样稳重的大夫,也坐立不安了。
幸亏不一会儿楼易就赶过来了,再加上那几个太监对着楼老太和小茹都很尊敬,小茹才镇定下来,按照小楼哥的安排,摆好香案,一家老老小小,都跪下接圣旨。
“制曰……”那年纪较大的太监摇头晃脑,念了得有盏茶工夫,小茹听得头晕目眩,幸亏她家学渊源,古文造诣不俗,这才勉强听懂这圣旨的意思。
前面都是一些大面上的盛赞的言辞,总之说楼易和自己救灾得力,功在百姓,功在朝廷什么的,还有说她贤良淑德,听那意思,简直成楷模了,一边听,小茹一边暗自抹汗,她真有那么好吗?待听到自家婆婆直接越级封了二品夫人,她也是三品淑人,小楼哥也直接升了一品,从四品到了三品,小茹才恍然大悟,原来皇上还记着自个儿提前预警的功劳,要知道,婆婆这个‘夫人’,是正正经经的朝廷命妇的诰命,可不是民间百姓叫的那个‘夫人’。
不过,皇上还真沉得住气,到了现在才跟其他有功绩的官员一块儿封赏,这样一来,虽然看着厚些,别人也只会当这是皇帝对国师和楼易的荣宠,不会多想什么。
“恭喜楼大人,如今圣上亲自赐婚,做您的媒人,这可是天大的荣宠。”
小茹一回神儿,就看见自家婆婆脸上隐隐约约,强力抑制的喜色,又看见小楼哥儿恭恭敬敬地塞了荷包,把几个宦官送出去,这才迷茫地摇了摇脑袋,她,刚才走神儿的时候,是不是露听什么了……
“媳妇,呵呵,当今天子亲自给你和小楼哥赐婚啊,这是天大的面子,以后啊,我们家媳妇走到哪儿,都能跟小楼哥齐头并进,他要是敢对你不好,皇上也饶不了他……”
楼易刚一回来,就听见这句话,霎时间是哭笑不得,这到底是谁的亲娘啊!
|